人是有力量控制自己的,一個人得到了來自他人的善意,那麼他就應該控制自己的惡欲,不去糟蹋別人的善良。如果一個人的某些要求已經被滿足,他就不應該繼續製造更多無理的要求來為難對方。
我們從小接受教育就被要求要有良知,要遠離沒有良心的人。可事實是,人無完人,我們依然有不完美的地方,情緒來了還是逃不掉。我們必須承認,在發生意外時會緊張,在遇到不公平的事時會憤怒,失去所愛時會難過,被欺負時會有怨氣。因為這是人類的本性,我們很難改變。
情緒、想法都不好控制,就更不用說自己的良心和善意了。所以,那些享受了我們善意對待的人,有時候並不會意識到我們的善意,更不用說自覺對我們報以同樣的善了。
大多數人的性情在平時都是比較平和的,表現出來的也都是柔軟的一面,這就使得很多人容易利用人的內心柔軟做壞事,比如進行情緒勒索,或者直接占人家的便宜。很多人缺乏保護自己的能力,就會在別人的情緒勒索下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女生逛街時,經常會被人拉住:
「小姐,你皮膚有點乾呀!我們幫你敷個免費的補水面膜,耽誤不了你幾分鐘的。」
「小姐,您想體驗免費的形象設計嗎?」
「小姐,我們這裡最近做活動……
女生往往缺乏意志力拒絕這類「要求」,於是就答應了。她們在享受臉部按摩的同時,還要經得起「促銷員在指出皮膚瑕疵後,向她們推薦上好的美容方法和美容產品」的誘惑。就在這短短的幾分鐘裡,她們似乎被洗腦了,「不好意思」拒絕眼前所有的一切。走出百貨公司時,她們往往拎著滿滿一袋子根本不需要的護膚品,甚至還辦了一張上千元的美容卡。
當他們累了,找餐廳吃飯時,心想終於可以避免「被宰」了,沒想到,點完菜後,店員仍不厭其煩地向她們推銷本店的特色菜。本來菜已點夠,但店員的熱情又讓她們沒了主意,覺得「不好意思」拒絕,最後只好同意加一道菜嘗嘗。
最後,摸摸吃撐的肚皮,瞧瞧餐桌上的剩菜,拎起沉重的塑膠袋,她們心裡似乎很不是滋味兒,怎麼也樂不起來,反而有種上當受騙的感覺。回到家後,就是想不通:「怎麼可能?我怎麼會這麼傻呀!」沒錯,如果直接讓她們買,她們肯定不會那麼傻。可是,即使再聰明的人,也經不住精明的店員這一步一步的死纏爛打。最後,她們只能掉入他們早已設好的陷阱裡。
當那些不懷好意的人在給我們慢慢地「洗腦」時,我們很難控制自己的消費心理。雖然這種「因被唬弄而花了不少錢」的傷害並不嚴重,但仍然會讓我們在事後感到無奈。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效應「登門檻效應」。二十世紀六○年代的某一天,在美國加州的帕羅奧圖市,一個年輕人一大早就來到居民區,挨家挨戶地按門鈴,自我介紹是「社區安全駕駛公民活動」的代表。他既不推銷商品,也不做其他宣傳,而是要求大家允許他在前院的草坪裡放置一塊牌子,上面寫上「小心駕駛」的字樣。綠油油的草坪被一塊巨大的告示牌遮擋了一半,在一百戶居民中,大約有六五%左右的居民表示不同意,而另外的三五%左右的居民卻表示同意。明知道在草坪上豎這麼一塊大牌子會破壞庭院的環境,為什麼還有三五%的居民表示同意呢?
原來一個月前,另一個自稱是「交通安全居委會」的志工也拜訪了這一百戶居民,請求在他們院中豎立一塊告示牌。這個告示牌只有八平方釐米大小,上面「安全駕駛」幾個字字體工整、色彩柔和。結果,當時差不多有一半的居民表示同意,另一半的居民不同意。
經過資料分析,研究者發現,在上一次同意豎立小告示牌的居民中,這次有五五%表示贊同。而在上次不同意豎立告示牌的居民中,這次只有一七%的居民表示贊同。
認同較小請求的人往往將自己看作一個樂於助人的人或樂善好施者,而這種自我感覺使自己在下一次被要求更多的情況下仍願意提供幫助。而這一招也是商家促銷的手段了,他們總是在第一次找上我們時求取一點點,隨後再來求取更大份的,結果屢試不爽。
先用一些小恩小惠將你引誘過來,然後再將你澈底套牢。一個人如果接受了別人的一個小要求,那麼別人在此基礎上再提一個更高點兒的要求,這個人也會傾向於接受。這就稱作「登門檻效應」,也叫「得寸進尺效應」。其實生活當中,我們很容易被「得寸進尺」,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的「不好意思」拒絕,從而導致自己的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每個人對世界的認知都有一定的連續性,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會對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有一個判斷,然後就會做這種人應該做的事。大多數人都是樂於助人的。
別人有求於你,就利用了你「樂於助人」的潛意識,向你提出一個小要求,而你也會因為這是個小要求,自己「不好意思」拒絕,便接受了。而在你接受之後,就產生自己很樂於助人的「幻覺」,當別人提出稍大一點的要求時,你往往不願意讓這種樂於助人的「幻覺」破滅,也就「不好意思」再拒絕了。這在心理學上稱作「認知不協調」。
如何做到不被「得寸進尺」,其實並不難,可以嘗試以下策略:
1.保持清醒的頭腦。記住「天上不會掉餡餅」,該拒之門外就要果斷地拒之門外。在心理學上,「不好意思」是一種無法確定的情緒,這種情緒會被別人操縱,最終使你做出被動的選擇,從而導致你的利益受損。
2.避免愚昧的一致性。「承諾一致性原理」就是一旦我們做出了一個決定,或選擇了一個立場,就會有發自內心,以及來自外部的壓力來迫使我們與此保持一致。這種「保持一致」一般都是最具適應性、最受尊重的行為,「前後不一」通常會被認為品行不良、反復無常、言而無信。一旦發現自己的利益將會受損時,就不能再堅持這一原則,否則就是愚蠢。
3.給自己定一個底線。「底線」即最低的條件或限度。做事一定要有底線,超出底線要堅決地說「不」,不可總是「不好意思」拒絕別人,不能總是一味地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否則,利益受損的永遠是自己。
4.不輕易承諾,三思而後行。在我們開口說話之前一定要慎重思考,三思而後行,切不可輕易做出承諾。對於自己根本就沒有能力做,不打算做或不應該做的事情,絕不能去承諾。
延伸閱讀
「受歡迎的男人」其實都這樣做!10個心理學小技巧,告訴你們改善人際關係的大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