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主演的《捍衛戰士》上映後,全球掀起一陣「空軍飛行員」狂熱,年輕的阿湯哥一戰成名,劇中的裝扮更成為大家注目的焦點。電影裡阿湯哥身著飛行外套與女主角相擁,不少眼尖的觀眾一定有發現背上繡了四面旗幟,分別是:美國、聯合國、日本、中華民國國旗,而這”一幅”布條,正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血幅」。
血幅的由來
關於血幅(Blood chit)的由來並沒有一個正式的說法,據傳在18世紀的時候,一位法國冒險家在美洲乘坐熱氣球進行探險,由於他不會說英文,所以美國總統便給了他一封信,內容大致為「請所有美國公民協助此人返回費城」。後來這件歷史被視為血幅最早的起源。
而使血幅變得更加廣為人知就要歸功於「飛虎隊」了。1941年由「飛虎將軍」陳納德率領的軍隊在中緬印(CBI)戰場完成訓練後,返回昆陽的途中有三架飛機遇上事故而迫降,落難的美籍飛行人員由於語言隔閡,與當地老百姓對峙許久,最後靠著飛機上的收音機播放中國音樂才獲救。
中華民國空軍美籍志願大隊(俗稱飛虎隊)的成員皆為來華參戰的洋人,聽不懂也不會說華語,有鑒於此事的發生,航空委員會便發給他們上面寫有「來華助戰洋人,軍民一體救護」等中文字的一塊布幅,以防不幸遭擊落或發生事故,可藉此向中國軍民證明其非敵人日軍,從而尋求協助,而幫助這些美籍軍人的人民將可獲得獎賞。
血幅不僅能避免語言不通產生的誤會,更是中美軍民友好的象徵,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大多數的血幅會縫在飛行夾克的背上,也有人會縫在內裡,少部分則是放在口袋或兜裡隨身攜帶。血幅上印有國旗及多國語言,在飛行員跳傘後可以拿來證明其身分並獲得適當的救護,可以說是極其重要的護身符。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軍仍然在亞洲的戰場持續使用血幅,像是後續爆發的韓戰、越戰,也因此血幅的形式及語言愈來愈多種。做為飛行夾克最重要的元素之一,血幅演變至今已然成為裝飾的用途,但其背後所承載的歷史意義卻是不可抹滅的。了解背後的故事,相信你下次看到MA-1上的血幅,都會不自覺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