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聲音有表情
首先,在這裡,我必須誠實的告訴你─光用文字,我沒辦法讓你完全明白什麼是「聲音表情」。我認為,學習聲音表情最好的方式,是直接面對面地跟某個人學習,針對自己的聲音特色進行個別的調整與訓練。其次,你也可以靠影音練習,反覆聆聽並記憶有趣的聲音效果(網路上有許多教聲音表情的影片可供參考)。
因為,每一種傳播方式都有它受限的地方;而每一種傳播方式也都有它獨特迷人之處。所以,文字無法說明純粹聲音的事,純粹聲音也無法展現文字特有的寧靜之美。你或許已經注意到了,這邊,我使用的是「純粹聲音」,也就是沒有任何的畫面。要特別注意的是,純粹聲音與有畫面輔助的傳播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舉個例子,有一回我的同事在廣播節目中說:
「好!現在我要來講一個趣事!某藝人他在機場⋯⋯」結果,故事還沒說完,立刻有聽眾 call in 進來,焦急的問:「去世?誰去世?」在這,我們肉眼可見顯著的差異!但假如今天沒有文字,純粹是靠聲音傳遞的時候,就是雞同鴨講的烏龍了!所以,文字遊戲並不適合在只靠聲音傳播訊息時出現,不僅多此一舉,恐怕還會衍生出諸多誤會!
另外,有視覺做輔助時,許多的聲音可以被省略,用畫面來幫你訴說。比如電影《我的少女時代》在一開頭,即拍攝了女主角的房間:有劉德華年輕時的海報、卡帶、CD 隨身聽、看起來有點年代的娃娃、拍立得、照片牆……林林總總,馬上勾起七年級生的回憶!但是,這些都無法純粹用聲音構成,如果你硬是要用畫面來思維,製作純聲音的節目,你只會聽到嘮叨的主持人將一堆物品名稱唸出,卻無法心有所感!
聲音沒有暫留現象
同樣的,有些 Podcaster 想要在節目中播放電影。電影因為有畫面,所以當主角進行對話時,可能還同時發生了好幾件用視覺呈現的事情。這告訴我們,電影當初的設計根本沒有為純粹聽聲音的群眾設想,因此,你絕對不能端上這道菜,給純粹聽聲音的粉絲吃喔。也絕對不要一邊播放一邊講解,這樣節目會相當吵雜。粉絲在同時有眾多發聲者的情境底下,根本無法好好享受內容!或許你會問,如果播一段,講解一段呢?這麼做絕對不適合,因為聲音沒有暫留現象。此外,在 Podcast 中播放電影橋段,也會碰觸到法律問題!
那麼,純粹聲音便無法描繪場景了嗎?當然不是!而是它需要靠聲音表情與眾多「形容詞+名詞」來輔助,協助聽眾靠著自己的大腦,在你的引導下,於腦中幻想出獨特的場景!有趣的是,由於「形容詞+名詞」與人的生長背景有關,因此每個人想出來的情景必不相同!譬如,當你說「可怕的鬼」時,有些人想到的是喪屍、有些人想到的是飄蕩的靈體、有些人想到的則是讓人停止呼吸的殭屍……。一旦你觸動了聽眾的個人想像,他也會與你開始共造節目!正如第 2 部分提到的,這時他會因為付出自己的腦力與時間,對你的節目產生情感,進而長期收聽!
接下來,關於視覺與純粹聲音的不同,還要再提醒你一件重要的事:視覺會暫留(約有 1/10 秒時間延遲與殘留),所以我們將一張又一張同樣大小、單獨存在、動作略有差異的人物畫片對齊後堆疊、快速翻轉,就可以看到人物彷彿在動作的畫面。但是聽覺不會!聲音過去就是過去了,沒聽淸楚,就是沒聽淸楚,無論你怎麼用心回想,仍然無法知道剛剛到底聽到了什麼!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往往會建議電台主播,當你用嚴謹的態度播報快節奏的新聞時,若不小心吃螺絲,千萬不要回頭修正。聽眾原本沒聽到的錯誤,這時候會因你的回頭修正而淸淸楚楚地發現了。並不是發現你剛出現了小螺絲,而是發現你剛剛回頭修正,顯然一定是出錯了(更何況多數主播常常因為回頭修改,一放鬆而自我笑場)!
好吧!既然聽覺不會暫留,那麼我們便有了新的課題!你不能讓你的聽眾脫隊!換句話說,純粹口語的表達必須句句簡短且容易被了解。你得站在聽眾的立場,察覺出什麼樣的表達,對他們來說最好懂。
本文節錄自 《Podcast超級養成術:專家級實例解密,從內容策略、聽眾定位到主持風格,量身打造你的No.1人氣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