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輪班工人」不是無中生有的想法,有數據可證明這是事實。例如,慕尼黑的研究人員提爾.羅納伯格教授(Till Roenneberg)針對歐洲和美國五萬多人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大多數人不是到半夜才上床睡覺,要不就是很早起床、睡眠不足 , 。同樣的,一般人在平時和週末也有不同的就寢時間表。2017年的世界睡眠醫學研討會上,羅納伯格發表他的研究數據,顯示大約87%的成年人有社交時差,週末比平時延後至少2小時才上床睡覺。
不管是什麼原因,我們都知道經歷難熬的夜晚後,第二天的感覺。你會覺得昏昏欲睡、卻又睡不著,也可能會覺得胃不舒服、肌肉無力、頭昏腦脹,當然也沒有心情去上健身房。好像你的身體和大腦都感到困惑,一半的大腦可能告訴你該去補眠了,但是另一半的大腦則堅持認為現在是白天,不應該睡覺。你可能會決定撐下去,喝一杯濃咖啡或是能量飲料消除睡意,或想辦法盡快恢復常規作息。
輪班工作後的大腦無法做出理性的決定。根據《科技時代雜誌》(Popular Science)最近的一篇文章 ,一次的夜班對認知造成的影響會持續一週,而記憶力或注意力下降,也容易使我們養成不良習慣。幾天的睡眠不足會改變我們的食慾,不管是想吃的食物種類、還是晚上清醒時吃的份量。通常,在深夜胃該休息和修復的時候,我們會特別想吃高熱量的垃圾食物。
輪班工作也可能會導致睡眠困難,有些人會求助酒精或安眠藥,這兩者都可能引發抑鬱症。更重要的是,這些補救措施都是會令人上癮的,也會衍生不良習慣,就算日後不再需要熬夜,這種不良習慣也會繼續存在。
你是哪種類型的輪班形態?
歐洲官方對輪班工人的定義是,一年之間超過50天,在晚上十點到淩晨五點之間保持清醒超過3小時的人。然而,依照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我相信大家都是輪班工人,你經歷過哪種輪班工作形態呢?
•傳統的輪班工作:在任何發展中國家或發達國家,大約有20%到25%的非軍事勞動力從事輪班工作,包括急難救助人員(消防員、緊急調度員);警察、醫療保健人員(醫生、護士)、製造業、建築業、公用事業服務、航空運輸(飛行員、空服人員、地勤人員)、地面運輸、食品服務工作人員、看守人員、電話呼叫中心客服人員。
•類似輪班工作的生活方式:包括高中生和大學生、音樂家、表演藝術家、新手媽媽、居家護理人員,以及輪班工作人員的配偶。
•零工經濟行業:包括乘車共享服務和送餐服務的兼職司機、臨時工、和自由職業者。
•時差:當你在一天之內跨越兩個以上時區旅行時,就會產生時差。每天有將近八百萬搭乘飛機的旅客 ,其中一半的人至少跨越兩個時區。
•社交時差:在週末夜晚睡,早上也至少晚2小時起床。現代社會中,有超過50%的人口經歷社交時差。
•數位時差:當你透過社交網路或數位設備,與位在幾個時區之外的朋友或同事聊天,因此必須在晚上十點到凌晨五點之間保持清醒3小時以上。
•季節性的晝夜節律紊亂:生活在北緯和南緯極端地區的數百萬人口(例如,加拿大北部、瑞典、挪威、和智利南部的居民),冬季日照時間少於8小時,而夏季的日照時間超過16小時,這些極端的日照時間干擾了他們的晝夜時鐘。
日夜顛倒的生活作息會影響第二天的精神,更糟糕的是,我們的家人其實就像間接的輪班工人一樣,可能要配合我們瘋狂的作息、或為陪伴我們不得不早起或晚睡,無意中擾亂了他們的睡眠。這對他們健康造成的影響,同樣令人擔憂。例如,2013年發表的相關研究分析中,研究人員發現,與非輪班工人養育的孩子相比,輪班工人的孩子不僅有更多的認知和行為問題,肥胖症的發生率也更高 。
雖然一、兩天熬夜到深夜,或跨幾個時區旅行好幾天,可能會很不舒服,但是一再擾亂你的生理時鐘,導致身體各系統開始發生故障,可能更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你的免疫系統會變得十分虛弱,使細菌和病菌有機可趁,造成胃不舒服,甚至引起類似流感的症狀。有充分的文獻證明,輪班工人比非輪班工人面臨更多的健康問題,特別是胃腸道疾病、肥胖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節錄自《用生理時鐘,養出好健康:生醫權威的8/7/12作息法則,助你有效減重、日日好眠、精神飽滿》
- 作者: 薩欽.潘達(Satchin Panda)
- 譯者: 何玉方
- 出版社:商業週刊
- 出版日期:20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