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發表在權威學術期刊《自然人類行為》(Nature Human Behavior)的這項研究,分析了超過一個世紀以來數百萬對夫妻的130多種特徵後發現,有高達82%至89%的特徵顯示伴侶之間呈現驚人的相似性,而僅有3%的特徵表現出「性格相異互補」的現象。
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心理學和神經科學係博士生坦雅・霍維茲(Tanya Horwitz)作為研究的第一作者表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而這個報導也讓研究員猜想,以前認為感情會是隨機相遇,但事實上,人們對於個性特質的要求,可能早就決定了一切
政治宗教觀一致
在所有研究的特質中,政治立場和宗教信仰的一致性被證明是感情能否走遠的指標。尤其是現代社會中,政治話題越來越兩極化,一致的價值觀讓你們面對社會議題時能站在同一陣線,少了「你怎麼能那樣想」的爭執。這種深層次的認同感確實能讓關係更穩固。
學歷和智商
祖先留下的「門當戶對」老話,如今被科學證實了!研究發現,教育程度和智商相近的人更容易成為情侶。越來越多美國人傾向於找教育背景相似的伴侶。想想也是,當兩個人能夠聊同樣的話題,理解彼此的專業笑話,甚至一起討論各種想法時,相處起來確實更輕鬆愉快。
身高一樣高
有趣的是,身高也上榜了!研究發現人們偏好找身高相近的伴侶,而不一定是傳統觀念中「男生要比女生高」的模式。
對酒精、菸草的態度:生活習慣太不同真的很痛苦
你是個滴酒不沾的人嗎?研究顯示,你很可能會找個同樣不喝酒的伴侶。重度吸菸者、常喝酒的人,或完全不碰這些東西的人,通常會與有相同習慣的人在一起。畢竟,一個每週末都想去夜店狂歡的人,和一個只想在家看書的人,生活方式相差太遠,長期相處肯定會有摩擦。當一方必須經常為了遷就另一方而放棄自己喜歡的活動時,關係就容易出現裂痕。
年齡相近:能一起回憶童年真的很美好
動畫、玩具,年齡相近的人能分享這些共同的回憶,創造出特別的連結。研究確認,出生年份的接近程度確實很重要。同齡人不僅有相似的文化記憶,也更可能處於人生的相似階段,面臨相似的挑戰,這讓彼此更能感同身受,相互支持。
意想不到的發現:內向外向竟然不重要?
研究中最出人意料的發現是,外向或內向的性格特質對伴侶選擇幾乎沒有影響!研究人員發現,很多人以為內向的人會喜歡外向的人,或是外向的人喜歡其他外向的人,但事實上這完全像是在擲硬幣。而少數幾個顯示「異性相吸」趨勢的特質包括睡眠習慣(早起鳥和夜貓子)和焦慮程度,但這些相關性都很弱,需要更多研究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