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紀大了,人們逐漸走入社會,儘管在工作卻時常認為自己是個孩子,似乎還沒有獨立?究竟要怎麼判斷自己是否成為獨立的大人了呢?
許多人即使已經成年,依然充滿依賴心,凡事歸咎於他人,認為自己的不順遂都是別人的責任。這樣的人,不論年紀有多大,本質上仍然停留在「依賴期」,與真正的獨立成人相去甚遠。其實現在在職場上,也有許多類似的例子,像是有專業人士雖然能力出眾,卻在團隊合作上一再表現出不成熟的行為,或是公司群組發洩情緒、負氣離開會議現場,或是無法有效處理與同事的衝突‧‧‧‧‧‧等等。
判斷獨立的四個面向
心理學家霍夫曼(Hoffman)曾提出心理分離量表,從四個面向評估一個人的獨立程度。這套標準在職場人士身上特別適用,因為他們常處於高壓環境和複雜人際關係中。
首先是「功能獨立」,指的是能夠自理生活起居、管理財務和處理日常事務的能力。有些上班族雖然月薪不菲,卻因為缺乏財務規劃能力而月光度日甚至負債,這就是功能獨立不足的表現。
第二是「態度獨立」,能否保有自己的想法、價值觀和信念,不隨波逐流。在職場中,許多人為了迎合主管或團隊的期待,失去了自我的聲音和立場,這無疑是態度獨立的缺失。
第三是「情緒獨立」,即對他人認可和情感支持的依賴程度。一些職場人士會過度在意同事評價或是績效考核,情緒起伏完全被外界聲音左右,顯示出情緒獨立的不足。
最後是「衝突獨立」,指面對衝突時如何處理憤怒、悲傷和罪惡感等情緒。真正成熟的職場人能夠在與上司或同事有分歧時,保持冷靜並尋求建設性的解決方案,而非負氣辭職或情緒爆發。
其實從依賴走向獨立就像是「第二次出生」,也因此在工作上、家庭,與外界的連結,都會有一段磨合期,直到在經濟上,還有情感上,都可以依照自己的原則理性處理,找到自我與世界的和諧點,也可以稱為真正的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