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生活節奏忙碌,許多人工作壓力大,不是在家中或是公司,幾乎沒有可以好好放鬆的機會,這時候第三空間就相當重要了。

一九八二年,美國社會學家雷.奧爾登堡(Ray Oldenburg)提出「第三空間」的概念,指的是在居家和職場之外的非正式聚集場所。企業家霍華.舒茲(Howard Schultz)將其形容為「忙亂、寂寞都市中的小綠洲」,是現代人在奔波於家庭與辦公室之間的轉換落腳點。

第三空間可以是咖啡館、圖書館、健身房、公園,甚至是跑步路線。每個人都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找到最適合的放鬆場所。有些人雖然工作下班回到家,但在家裡,可能還要面對家人,有其他的家庭責任,有時候不見得能完全放鬆,而第三空間不僅提供實體的休憩處所,更重要的是能讓人暫時卸下身份和責任。

第三空間的重要性在於它能幫助人們在緊湊的生活中找到平衡點。無論是獨處的寧靜時光,或者是在有些場合,可以遇到不同的朋友、與他們交流帶來的經驗,都能幫助人們紓解壓力,重新充電,繼續在家中或是公司努力。

找尋第三空間時,重要的是要考慮可及性和舒適度。這個空間應該方便到達,不會造成額外的經濟負擔,同時能讓人感到自在放鬆。每個人都可以依據個人喜好,規劃屬於自己的第三空間。而且要讓第三空間持續發揮作用,關鍵在於建立規律的造訪習慣。透過定期的造訪,這個空間會逐漸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幫助人們維持身心健康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