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作為機車王國,許多人家裡都擁有機車,不過今年台灣二輪市場可說是度過艱難的一年!從白牌機車到重型機車,銷售數字都呈現明顯下滑。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波寒流?
根據最新統計,今年前九月機車新領牌僅56.28萬輛,比去年同期下滑7.25%。三陽雖然以41.1%的市占率穩坐龍頭寶座,但整體市場表現仍不如預期。業界預估,今年全年度銷量可能將跌破75萬輛,創下近年新低,而在重機市場也不樂觀,最新數據顯示,250cc以上重機的銷售持續下滑,市場規模明顯萎縮。Honda雖然以每月約400台的銷量維持市場領導地位,但整體市場已進入盤整期。
對於機車市場的衰退,市場有聲音認為,其中原因之一是科技執法的普及。道路上增設的測速照相和噪音偵測設備,讓不少重機騎士望而卻步。特別是重機的天然聲浪容易觸發執法設備,讓部分車主選擇「退坑」,不願意繼續騎車,而剩下許多人購買機車作為買菜、代步車。
這一點從消費者偏好可以看出,黃牌級距的車款反而較受歡迎。像Honda CB350這類保養成本較低、油耗表現佳的大單缸車款,持續獲得市場青睞。而跨界多功能車款如SYM ADXTG也在市場上有不錯表現,顯示實用性成為消費者的重要考量,而不再像過去一樣,是以競速為考量。
面對市場衰退,各大品牌也祭出因應策略。像光陽就推出「大全餐」促銷方案,三陽也加碼優惠。不過即便如此,市場買氣仍未見明顯回溫,顯示消費者的購車意願確實受到影響,今年第四季市場表現恐怕更不樂觀,全年度很可能出現兩位數衰退。不過隨著新車款的推出和各品牌的促銷策略,市場可能會出現階段性回溫,但要恢復到往年榮景,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