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存錢的節奏
要成為「存得了錢的人」,必須建立「存錢的節奏」。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人力資本」與「金融資本」這類字眼?人力資本是指你將來能賺多少錢的能力。簡單來說,年輕人比較有可能長期健康地工作,所以擁有較多的人力資本。反之,金融資本則是指從收入轉換而來的金融資產(存款或金融商品)。除了繼承一大筆遺產或其他特殊情況,大部分的年輕人都沒有金融資產,所以年輕人可靠著人力資產彌補這部分。
不過,人力資本會隨著年齡慢慢消耗,到了五十歲、六十歲就會越來越少,此時越來越重要的便是金融資本。換言之,如何在人力資本仍然充沛時,多存一點,多衍生一點金融資本才是重點,而且這件事沒有你想的那麼難。因為只要從年輕的時候開始為自己打造一個「存得了錢的家庭財務」,時間自然而然會助你一臂之力。只要在人力資本豐沛的二十幾歲、三十幾歲與四十幾歲早一步開始計畫,金融資產自然就會像滾雪球般,越來越豐厚。
請記住「讓時間助你一臂之力」這句話。這是存錢的規律之一,也是為自己建立資產之際,最為加分的元素。 容易存錢與不容易存錢的時期「退休需要日幣二千萬」這個問題逼很多人不得不開始想像,現實得不能再現實的未來。現在已是被譽為人生一百歲也不稀奇的時代, 但統計資料告訴我們, 在一百歲左右的人之中,只有兩成能活得很健康。
許多人不是正在接受某些治療,就是需要有看護跟著,錢都花在醫療上面,但是領取老人年金的年齡限制卻不斷往後延,我們這些五十歲以前的人,都得等到六十五歲才能開始請領。而且我們都知道,光領年金是不足以支應生活的。一如「螞蟻與蚱蜢」這個童話故事的告誡,在知道年金不足以支付生活的時候,就要養成儲蓄的習慣。為了彌補人力資本的損耗而早一步累積金融資本,是讓漫長的人生過得充足幸福所不可或缺的習慣。
那麼每個月到底該存多少錢才夠呢?我建議大家將每個月收入的六分之一當成儲蓄。舉例來說,你每個月能賺日幣二十五萬的話,就存日幣四萬元當存款。如果能持之以恆,三年後大概能存到年收的一半,差不多是日幣一百四十四萬。要注意的是,這個數值充其量是個參考值,如果目前是二十幾歲、三十幾歲單身的人,而且還住在家裡的話,那應該將儲蓄的目標拉高至月收的二成或三成,假設已經結婚或有小孩,需要替孩子付學費的話,能存到一成就已經很不錯了。
就「存錢的節奏」而言,人生有特別「能存得了錢的時期」。
- 單身時代
- 結婚後,生小孩之前
- 孩子獨立之後
這三段時期是最能存得了錢的時候。反之,也有很難存錢的時期。
- 小孩剛出生的時候
- 小孩念高中、大學,需要付學費的時候
- 突然生病、受傷、失業,沒辦法賺錢的時候
這時候不妨告訴自己「既然這樣,就別太勉強吧」,存下至少能存下的錢就好。能存得了錢的人往往會在薪水匯入戶頭時,就先提撥一筆錢存起來,這就是所謂的「優先儲蓄」,這也是最有效率與最基本的存錢規律。而在優先儲蓄之中,最有效率的是「公司內部儲蓄」或是將預扣的薪水直接存入薪資帳戶的方法。如果不想存在公司,可找一間能在發薪水當天,自動幫忙定期定額儲蓄的銀行幫忙。
如果覺得臨櫃辦理很麻煩,不妨改用二十四小時營業的網路銀行。這類網路銀行提供每月最低日幣一千元的定期定額儲蓄,利息也比臨櫃辦理稍微高一點。此外,有些銀行提供從其他銀行轉帳的定期定額儲蓄服務,所以就算薪資帳戶與儲蓄帳戶分屬不同的銀行,也能輕鬆執行「優先儲蓄」這種儲蓄方式。
覺得轉帳很麻煩的人,不妨試用這種方便的系統。唯一要注意的是,想要成功執行「優先儲蓄」,就得要求自己以預扣之後的薪水打平收支,所以在開始「優先儲蓄」之前,必須先檢視自己到目前為止的收支明細。建立儲蓄的節奏時, 最重要的就是依照你的生活型態與家庭狀況持續存錢,一步一腳印地為未來做好準備。在存得了錢的時期多存一點,在存不了錢的時候順勢而為
本文節錄自 《行動支付時代的金錢整理術:看不到的錢更要留住!收入沒增加、存款卻增加的奇蹟存錢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