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有效的搭訕開場究竟是什麼樣的?首先,得思考該如何提及關係。如果想要一起喝杯茶的對象是潛在客戶,那麼必須先讓對方產生信任感,確認雙方的社會聯結。換言之,必須先試著證明雙方是值得信賴的關係。不過如果目的是希望和對方更加親密(搭訕的目的大多是以建立親密關係為目標),最好以親密關係中會使用的話來開展。也就是說,別直接擺出「我們互不相識」的事實,而是像朋友間的對話,問對方:「你今天午餐吃什麼?」如果對話繼續下去,「我吃了炸醬麵?」、「是嗎?我吃了炒麵。」就算成功了。

想要過年桃花朵朵開?了解「訊息溝通」的兩個層面,懂聊讓你更有魅力!

一旦開始了朋友之間才會有的對話,我們的大腦自然而然會對交談的對象產生親密感。還有一個更好的方法,那就是用彼此都擁有的經驗來開啟話題。生活在資訊發達的時代,即使是第一次見到的人,彼此也會有許多共同的話題,例如新聞、電影、連續劇、音樂、體育等等。

 

溝通(communication)一詞源於拉丁文的「communicare」,意思是分享、交流。Communicare的名詞型為「communis」,指的是「共同分享」或「一起交流的人」。這個字源又衍生出「全體」(community)或「團體」(commune)的單詞,意思是「一起交流的人的聚會」,另外,表示「共同分享財產」的共產主義(communism)、表示「許多人共有的想法」的常識(common sense),都是從同一個字源衍生而來。在基督教中,一起享用象徵耶穌身體的麵包和象徵血液的葡萄酒的聖餐禮(communion),也是來自同一個字源。

想要過年桃花朵朵開?了解「訊息溝通」的兩個層面,懂聊讓你更有魅力!

如上所見,溝通原本的意義並非向對方傳達訊息,而是與對方分享某些經驗。分享共同的經驗,就是溝通,而這些互相分享的經驗,建構了我們的同理心──我現在經歷的事件,對方應該也有同樣的經驗。最經典的例子是分享食物。「我現在所品嘗的食物味道,對方也要一起品嘗才對」,這種信念即是溝通的原型。

 

在大眾媒體出現之前,與天氣相關的內容經常是初次見面的人選擇的話題,例如「今天天氣很好吧?」、「最近天氣變涼了。」因為在初次見面的對方和我兩人各自擁有的經驗中,沒有比天氣更直接攸關彼此的經驗了。然而近來大眾媒體的內容,逐漸取代天氣發揮更重要的影響力。例如「昨天有看那部連續劇嗎?主角怎麼了?」、「有看到那則新聞嗎?」、「昨天有看棒球轉播嗎?」這些都是初次見面的人可以立刻討論共同經驗的話題。過去大家閨秀會在心儀的男性面前弄掉手帕,也是為了刻意製造「手帕掉落」的共同經驗。在男性撿起手帕後,大家閨秀就能一邊表示感謝,一邊自然而然開啟對話。

想要過年桃花朵朵開?了解「訊息溝通」的兩個層面,懂聊讓你更有魅力!

在電車上問初次見面的人:「您要去哪裡?」或是告訴對方:「你是我的理想型。」絕對不會是成功的溝通。因為其中沒有「共同的經驗」。如果稱讚對方「你的臉蛋真漂亮」,那還得拿出鏡子,比較鏡子裡自己的臉和對方的臉,試著找出共同的經驗才行。相較於此,不妨趁電車經過漢江大橋時,對同樣站著搭車的對方說:「從這樣看漢江,覺得首爾真是美麗的城市!」用雙方此時共同的經驗來搭訕,會是更自然的交談方式。

 

本文節錄自《心理彈力》

想要過年桃花朵朵開?了解「訊息溝通」的兩個層面,懂聊讓你更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