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以為某檔股票一定會在某個價格區間上上下下,只要低點買進、高點賣出,簡直就是穩賺的策略。我也曾經看新聞做股票,投顧分析師說哪檔股票業績好、有題材,我就跟著買。

我依靠以上方法所做的投資,最後都是賠錢收場。 

我終於發現,原來靠自己才是正確的。培養自己的投資邏輯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有辦法賺錢,而且是長久地賺錢。每次進出場都聽別人的建議,最終都是不可能賺錢的。

所有成功的人,都是不斷解決問題的人;什麼事情都無法解決的人,能不賠錢就是僥倖了。

換句話說,理財的成果,就是問題解決能力的展現!如果你真的有心想靠投資致富,務必嘗試解決自己遇到的各種問題。長此以往,也會有信心度過未來會遇到的難關。人生沒有過不去的關卡,只有選擇要用什麼方式解決而已。

當你下定決心靠自己解決問題,接下來最重要的是「建立中心思想」,遇到問題就能根據這個中心思想作為判斷準則。

尤其就投資股票而言,如果有自己的中心思想、投資邏輯和價值觀,那麼遇到各種投資問題時,一定就會知道如何處理。以下拿一些我實際遇過的例子來做說明:

案例1》股價穩定公司突然出現壞消息

中連貨(5604)是一家貨運公司,我在2010年時少量買進後一直持續持有,2016、2017年獲利一度大幅衰退,2018年又有好轉。因為股利和股價都還算穩定,且我持有的張數不多,所以選擇繼續持有。

2019年4月的時候,公司發布重大消息,宣布退出貨運市場,資遣千名員工,並將轉型成不動產租賃事業。

遇到這種事件,該賣出嗎?還是持有?或是加碼?按常理來看,應該要賣出吧?公司本業不賺錢,還資遣員工,想必快倒了吧?應該快點賣股票,不然到時候變成壁紙! 

但我的思維是,常常在新聞看到公司倒閉,別說遣散費了,員工連基本的薪水都求償無門。相形之下,中連貨趁公司還有賺錢、有資本的時候轉型,將公司的錢拿來資遣員工,在轉型為不動產租賃公司之後還能繼續營運。我認為這是負責任公司的做法,也符合我的投資原則和邏輯。

負責任的公司,正派經營,還是可以繼續持有。而市場也給予正面評價,1年後,中連貨股價上漲了1倍。

存股該如何買進?以鴻海、台積電為例,股市達人教你3種判斷依據!

案例2》股價出現短期上漲是否該獲利了結

我在2019年曾大量買進電子代工產業仁寶(2324)、廣達(2382)、英業達(2356)等股票,當時布局的原因是兼顧殖利率與風險,選擇「買產業」,而非著重於某檔個股,希望能提高存股組合產生的股利。

當年我也有買進全球電子代工龍頭鴻海(2317),那時候的鴻海從2017年的高點122.5元一路盤跌,經歷2018年減資後,最低在2019年初跌到67元。

我在2019年2月於70元左右買進鴻海,當時假設鴻海1年配息4元,殖利率就有5.7%;若鴻海每年都有賺7~8元每股盈餘(EPS)的實力,那麼70元的股價也算是相當合理了。未來若股價上漲,我也可以參與上漲的價差獲利。

就在我買進後沒多久的2019年3月,鴻海集團郭董事長開始動作頻頻、被解讀為有意參選總統,鴻海股價也從70幾元開始上漲。同年4月郭董事長正式宣布參加國民黨黨內初選,激勵鴻海股價快速上漲到90多元,市場也開始喊出「鴻海上看100元」。

存股該如何買進?以鴻海、台積電為例,股市達人教你3種判斷依據!

才買進沒多久,股價就開始大漲,這時我遇到的問題是「該續抱還是獲利了結」?我算了算,如果打算長期領股利,一年可賺5.7%;而股價這麼短的時間就漲了3成,相當於讓我領到5年~6年的股利了。如果以90元計算,配4元的殖利率也已低於5%,獲利了結後應可再去尋找殖利率更高,或是較具有成長性的股票。

因此我在股價92元的時候選擇賣掉鴻海股票,收回31%的報酬。如果賣掉之後股價繼續漲也沒關係,因為我既然做出獲利了結的決定,拿到的就是我該賺的錢;少賺到的部分原本就不屬於我的,不需要覺得可惜。

後來鴻海又跌回70多元的價位,2019年初再漲到90元;2020年3月股災最低跌到65.7元,1年後漲了1倍來到134.5元。

這樣的例子其實很常見,我們永遠不可能買到最低價、賣到最高價;當你做出獲利了結的決定,一定是根據你所訂下的策略,例如股價上漲的價差已經讓你賺到好幾年的股利,而你打算尋找其他更好的股票;或是因為市場一時的激情而使股價飆高,但獲利明明就很難支撐這樣的股價⋯⋯等。

既然賣出有其依據,就算賣掉之後再漲50%、1倍,也代表那不是你該賺的錢;「知足常樂」也是可以運用在股市上的。

存股該如何買進?以鴻海、台積電為例,股市達人教你3種判斷依據!

案例3》股價持續上漲,又想長期持有該怎麼辦?

2019年除權息之後,我透過股票質押打算「活化資產」。當時我和女友帳上的存股組合已經能產生百萬元的股利,對於用來活化資產的標的,我打算採取不同的選股策略。我當時認為台股的萬點已經成為「地板」,若要參與台股未來的成長,當然要選擇台股當中擁有最強大優勢的股票—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我在2019年7月透過銀行的股票質押拿到資金,並於7~9月時於240元~250元的價位陸續買入台積電。 

其實一開始我設定的目標,是先將持有台積電的成本控制在250元左右,如果漲到300元時,打算先賣掉一半持股,讓剩下的持股成本降為200元;依照台積電當時每年配發10元現金股利的承諾,殖利率就會來到5%的水準。但如果台積電優勢持續,我就選擇不賣股票,繼續持有以參與它的成長。

就在我買進之後,台積電股價就呈現穩穩上漲的態勢,很快地在2019年10月漲到295元左右,此時已經距離我的目標300元不遠了。後來我又做了一些研究,發現台積電領先優勢明顯,且晶圓高階製程的部分,現階段並無敵手;因此我並沒有做出與賣掉鴻海相同的決定;我決定繼續持有,並且在2020年繼續加碼。

存股該如何買進?以鴻海、台積電為例,股市達人教你3種判斷依據!

台積電在2021年1月,股價最高漲到679元,同年3~5月回到550元~600元之間盤整,我也依然沒有賣出。台積電從250元漲到600元之上的這段過程,有人一定會來回買進賣出好幾趟,但是這一路上,我一張都沒有賣。因為我持有台積電的心態,是看好它的「技術優勢」,而技術優勢是唯一影響未來台積電股價的因素。

因此台積電兩個主要對手的未來動向——三星電子(Samsung)是否可以在2022年憑3奈米彎道超車,以及英特爾(Intel)投入高階製程的研發速度,是否會對台積電的市場地位造成威脅,才是我觀察是否賣出的指標。簡單說,只要技術優勢不變,就沒有賣出台積電的理由。

以上是我對持有台積電所設定的投資邏輯,若缺乏這項邏輯,很可能在股票漲到300元前就會賣掉了。只有相信自己的目標,才不會在股價盤整的過程因為擔心害怕而迷失自己。

節錄自 《傻多存股法:小工程師存出百萬股利組合,45歲提前退休

存股該如何買進?以鴻海、台積電為例,股市達人教你3種判斷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