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是內向人能夠活躍的時代?
《哈芬登郵報》總部位於美國,在全球十國推出網路新聞,而且光是在日本的瀏覽人次每個月就超過兩千萬,各種資訊也是二十四小時不停地快速更新。
工作法、女性、LGBTQ、外國與日本的文化差異等,是我們非常重視的新聞議題,也盡可能採訪各界人士。
我擔任媒體總編輯的同時,忙碌之餘也會調整自己內向的那一面,以取得平衡,並注意到社會上的「某種變化」。
如同我在前言提到的,和過去相比,現在要建立人脈變得更容易,不再需要依賴職位或地位。不僅如此,因為社群媒體的發展,就算我們不想跟別人有所連結,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與他人產生連結。
對人脈怪獸而言,變得更容易實現自己的願望,因為外向人可以更快速地交友,人脈越擴越廣,讓他看起來非常有能力。
那我為什麼會說「現在正是內向人能夠活躍的時代」呢?
「關鍵人脈」是什麼?
只聯絡自己想「親近的人」,真的會讓工作變順利嗎?
首先,為什麼就算不是人脈怪獸,內向人也能活躍呢?
先談談現今社會的四大潮流,分別是:
1.「逆金字塔型」的人脈
2.個人活動不斷出現
3.溝通加速
4.享受「家中時光」的改革
我將依序說明。
「逆金字塔型」的人脈
比起高層,「第一線員工」擁有更多關鍵人脈
首先要說明「逆金字塔」。
告訴我「逆金字塔」一詞的人是岡島悅子,她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曾待過三菱商事和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等公司,現為企業經營顧問。
岡島悅子在著作《四十歲是當上社長的日子》(40歳が社長になる日)中,引用哈佛商學院教授琳達.希爾(Linda A. Hill)經常提到的「逆轉領導力」。在全球不斷創新的兩百間企業中,就有十二間公司具備這個關鍵詞的特質。
根據岡島所說,過去的組織型態是,由金字塔頂端的領導者,不停吸收顧客和第一線員工的資訊,進而提出願景,帶領公司成長。
但未來的領導方向,是由第一線員工和顧客對話創造出共同需求,領導者再依據此資訊做出決策。
換句話說,領導者、現場、顧客的位置與過去相比,發生了逆轉,岡島稱為「逆金字塔」。
我覺得,這不僅限於組織,「人脈」也發生了逆轉。 可以預想類似的發展。
某家飲料廠商的行銷部長在新商品發表前,感到非常煩惱。為了向年輕消費者宣傳新包裝的茶飲,想和沒合作過的企業一起舉辦行銷活動,但他想不出好的合作對象。
由於這位部長在業界有著近三十年的資歷,於是他認為自己該好好活用過去培養的人脈,翻出好幾張名片,也跟業界的重要人物約了好幾次聚會和打高爾夫球,希望藉此找到合作對象。
他甚至找了前任部長留下來的「業界名單」,打算借用前人的資源,但得到的點子竟然都是安全牌。再這樣下去,他就要讓主管失望,自己可能也會失去升遷的機會,他感到越來越不安。
在他茫然、不知所措時,有位年輕社員拿著智慧型手機說:「我能跟這個人聯絡耶!」
螢幕上顯示的照片和個人資料,是大型汽車製造商的幹部臉書。這位部長拿著年輕社員的手機往下滑之後,看到他的臉書滿是和其他企業合作的活動照片和文章,看起來是個相當厲害的人物。
部長嚇了一跳說:「太厲害了!你怎麼會認識他?可以馬上安排我們見面嗎?」
那位年輕社員有著連部長都吃驚的「關鍵人脈」。
可惜的是,在舊金字塔型的組織中,基層年輕社員的想法,幾乎無法有機會能貢獻給位在金字塔頂端的經營團隊,這就是現狀。
建立人脈的方式也是如此,過去要透過公司高層,才有機會締結關係,例如: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所代表的經濟團體、高爾夫俱樂部的會員們、上司引介的人脈等,這種「高層」和「高層」產生連結的狀況屢見不鮮。
不過,現在的「年輕人」能輕而易舉聯絡到「厲害的人」,這在過去難以想像。
在外跑業務的年輕員工,比起多數高層更能直接與顧客接觸、認識各行各業的人、獲得新資訊,所以他們更容易提出嶄新的想法。
但有用的點子反而會滯留在金字塔型組織的底層,這是日本企業正面臨的課題。
節錄自《不善社交的內向人,怎麼打造好人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