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遇到這種問題,一時間也會無言以對吧?
回到前面的問題。當孩子問:「為什麼水是透明的?」你會怎麼回答呢?
a.糾正他,要他吃飯時別說話:「這種事不重要。現在是吃飯時間,趕快吃。」
b.告訴他:「水一定是透明的啊!」
c.反問他:「你怎麼會想到這個?」和他一起思考。
我想到以上三種可能的回應方式。選a或b的人要注意,這兩個答案恐怕有強烈拒絕思考的心態。
為什麼我們該質疑常識?
常不深入思考,也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任何困擾。尤其是被視為常識、理所當然、社會慣例之類的事,即使不逐一提出疑問、徹底思考,事情也能在彼此的默契下順利進行。
人們寧可安於現狀而不思考「為什麼」,通常是因為提出問題可能會損及人際關係。因為許多人覺得愛提問的人不好相處,或是想「都是大人了,應該要會察言觀色才對」。
「為什麼水是透明的?」就屬於這類問題。多數大人都會回應:水就是透明的東西,就這樣。雖然如此,真的被問到這種問題時,能正確回答的人有多少?若從未深入思考「水是透明的」的理由,能說出正確答案的人恐怕不多。
因為答不出來就偷偷把話題轉成禮貌問題,要對方「專心吃飯,不要扯這種無聊的話」,是「不思考」的象徵。
經驗推斷就是不思考
缺乏思考有時甚至會造成難以挽回的事。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重返大氣層時機體爆炸,發生空中解體事故,導致七位太空人犧牲生命。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
在《新創企業之國:以色列經濟奇蹟的啟示》(START-UP NATION,木馬文化。這本書相當能掌握人口以猶太人為主的以色列中,企業厲害的祕訣,在美國成為暢銷書。)一書中,即介紹美國太空總署(NASA)地面團隊對事故處理的詳細調查研究。書中記載:這次事故發現一個問題,就是現場氣氛死板限制了討論。
爆炸的直接原因,很明顯是太空梭起飛時,機體剝落的發泡隔熱材料碎片擊中左主翼造成破洞。問題是:從起飛時材料碎片碰撞左主翼,到重返大氣層時發生爆炸,中間過了兩週的時間。
難道在這兩週中,沒有任何對策能避免事故發生嗎?事實上,聽說當時內部有工程師預測可能引發悲劇,提出應趕快確認並修復太空梭上的毀損,但他的提議被上層駁回,因為過去也有太空梭起飛時發泡材料造成機體損壞,不過沒有引起任何事故。上層用經驗推斷,認為這次剝落應不至於太嚴重,只要定期維修機體就可以。其他人沒有工程師的危機意識,也不想深入思考討論,最後導致最糟的結果。
從身邊培養議論風氣
同樣是太空梭的發射事故,和哥倫比亞號的慘事相比,阿波羅十三號則幸運生還。一九七○年,阿波羅十三號發射兩天後,其中一個氧氣罐爆炸,被認為返回地球可能會發生危險,但NASA團隊臨機應變,使太空人平安返回地球。
這兩個事件的差別在哪裡?《新創企業之國》一書指出以下幾點:首先,阿波羅十三號的團隊擁有能自由提出意見交流的環境。指揮中心負責人金.克蘭茲(Gene Kranz)在發射的幾個月前就開始溝通想法,不只在NASA內部,連對外部的包商也是,以求累積最大的訓練效果。
他們平時就鼓勵百無禁忌討論所有事,營造不論任何立場都能由提出意見、彼此傾聽想法的環境。在不斷變化的情況中,再無關緊要的事、已知的事,經由討論都可能轉化為新的智慧。能救回所有人都認定已陷入絕境的阿波羅十三號,是因為團隊不畏討論任何事的態度,即使是禁忌的事也不例外。
不只這種面臨危機的緊要關頭,大家平常應該也可以體會到,不思考會導致組織僵化。避免不思考的唯一方法,就是把自己周圍的所有事都當作議論對象,尤其是與社會風氣對立的問題點。大家可以從這裡開始學習猶太式思考的第一步,尤其是世人、社會、公司、朋友之間似乎不能談論的話題,更要認真議論。
「可以捕鯨嗎?」「如何防止父親對親生女兒性侵害?」「伊斯蘭教原本是和平的宗教嗎?」「可以把輕視他人的宗教信仰,當作是表現的自由嗎?」「中國的諾貝爾得獎者比日本少,所以是較劣等的民族嗎?」「ISIS的殘暴和二次大戰時的日軍有何不同?」「投原子彈、東京大空襲這種無差別大量虐殺,比ISIS更沒人性嗎?」
在公共場合討論這類話題確實很難,可以先和朋友、家人討論看看。為什麼社會上很難公開議論的事要先從家中開始?因為討論很容易尖銳化,雖然這就是思考運作的結果。
節錄自《猶太人每天鍛鍊的WHY思考法:34個問題演練,讓你理性思考、勇敢議論所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