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曉得各位有沒有發現,你平常深信不疑的資訊,或是一些很具衝擊性的訊息,其實都不是科學的「理論」,而是個人的「經驗之談」。相信經驗之談是很普遍的人性。我舉個例子大家來思考一下。

就說煮菜好了,端出獨特菜色的大廚,比教導營養學和料理技法等「基礎知識」的老師更受歡迎。賺到大錢的投資客,也比預測景氣的經濟學家有說服力。

下面的例子或許不太貼切,但戰爭或恐怖攻擊等悲劇發生時,被害者的親身經歷也比政治專家的譴責和思想家的論述更能打動人心

【型男學分】「經驗之談」真的有用嗎?提升幹勁不能光靠前人說了什麼!

 

知識與經驗的優劣

那麼,比起探究理論的科學家或研究者,是不是擁有特殊經歷的人,才有評斷是非的資格呢?是不是他們的經驗談,對每一個人都受用呢? 到底是知識重要?還是經驗重要?

這是研究者和實踐者多年來爭論的議題,我個人有多年的研究和臨床諮商經驗,對於這個問題一向有著簡單明瞭的答覆,我認為:要有知識作為「基礎」,經驗才派得上用場。

【型男學分】「經驗之談」真的有用嗎?提升幹勁不能光靠前人說了什麼!

例如:我們聽到某位母親成功激勵孩子的故事,如果故事中沒有確切的理論依據,告訴我們那位母親成功的原因,那麼故事本身是沒有意義的。

說穿了,這只代表那位母親靠著自己的努力和奇蹟,喚醒了孩子的幹勁,對其他的母親沒有任何實際幫助

【型男學分】「經驗之談」真的有用嗎?提升幹勁不能光靠前人說了什麼!

 

知識與經驗的拿捏

再補充一點以免各位誤會,我並沒有輕視經驗之談,我深信經驗談和基礎科學是密不可分的關係。依我個人來看,經驗是「科學的呈現」,科學則是「經驗的累積」。這兩者就好比車子的前後輪,缺了其中一邊車子就無法前進。

【型男學分】「經驗之談」真的有用嗎?提升幹勁不能光靠前人說了什麼!

這世上不乏企業激勵員工、父母激勵孩子念書的故事。如果你以為聽了這些經驗談,就能掌握教育的「訣竅」,那我只能說這是一種非常偏頗的行為。請各位想像一下。

那些有名的企業家或優秀孩子的父母,他們的成功案例適用在你的公司和家庭的機率有多高?實際上這個數字究竟是多少?從統計學的角度來看,我個人抱持懷疑的態度。

【型男學分】「經驗之談」真的有用嗎?提升幹勁不能光靠前人說了什麼!

光是探討如何激勵孩子的幹勁,就有很多複雜的因素要考量。每個家庭的父母和孩子的個性都不一樣,家庭成員、經濟好壞、受教機會等「狀況」也各不相同,顯然不會有一體適用的經驗談。

某一個家庭的成功經驗(單一案例),完全適用於其他家庭(多數案例)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型男學分】「經驗之談」真的有用嗎?提升幹勁不能光靠前人說了什麼!

 

節錄自《想衝,為何没幹勁

【型男學分】「經驗之談」真的有用嗎?提升幹勁不能光靠前人說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