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標題,有些讀者應該會倒抽一口氣,搭配OS:「靠!陳金鋒耶,妳敢嘴?!」或者是「引戰啦!」諸如此類,完全預想得到,但,若不用這個標題,很難描述體育記者現況。

 

新聞記者不同於橋下說書人、宣傳家或附近鄰居的閒話家常,新聞記者得對現有資訊進行過濾、分類,在確定新聞價值與可信度後才向大眾報導。記者不同於其他資訊傳播者,不僅得擁有良好判斷力,不把意見、謠傳混淆外,忠誠的對象就是公眾。每一次跟學弟妹分享記者特質時,好奇心、熱情還有窮追不捨的耐心是基本配備,通常還配點偏執個性。

在台灣的媒體圈,政治、社會、娛樂、財經、生活等等線上記者,不論採訪對象是否為名人、巨星或是任何想得到為公眾所知活躍的人物,只要具有報導價值,記者都會想方設法為公眾解謎。然而,體育線記者卻有些不同,大多入行心態就不是以報導新聞為先決,而是追星!帶著球迷、粉絲心態入行,採訪過程中自然會為各選手們劃分等級,像是電玩遊戲關卡那般,每一層級有不同的魔王,而陳金鋒為棒球迷心中神主牌形象的球星,自然被歸類為大魔王。如同看到偶像會害羞到說不出話來一樣,台灣巨砲又自帶一種威嚴,這樣崇高的地位會讓記者們產生敬畏的心理,面對他時不免緊張、手心冒汗。然而,採訪過程中不應該存在這樣的情緒,不論採訪對象為何,都應該視為一般新聞題材來源,訪問進行時,不論問題正負面,都不應該戰戰競競地進行。

 

以過去採訪經驗為例,陳金鋒仍是選手時,得視他當天狀況決定是否接受訪問,若接受訪問了,對於提問的回答方式也不盡相同。記者們可能問了一個問題,他以非常簡短的方式作答結束這回合,這樣的回饋讓記者們更害怕訪問他,有些記者會因此而放棄,甚至從此避開訪問的可能性,除非是大堆頭聯訪。然而面對這樣的受訪反應,不該讓訪問就這麼結束了,而是應該要思考,我們可以多準備些什麼、提問的方式為何,使訪問更順利。

不論採訪對象為何,記者就是得為閱聽眾報導有價值的新聞,挖掘出更深一層的訊息,這是身為記者的本分。體育記者喜歡體育是加分,而非必須,回歸到記者面,擁有好奇心與熱情在報導新聞這件事,比追了哪位明星運動員更來的有價值。

 

除了粉絲心態,記者圈的前輩制度也很重。其中,體育記者近年最常出現大堆麥克風、大堆頭一起訪問,各家寫出來的新聞大同小異,沒有獨特性,容易形成一言堂,沒有其他報導角度的現象。再者,有些記者不懂尊重獨訪的時間,途中加入其他採訪,或是被前輩施壓,菜鳥記者就得被迫交出獨訪內容。也有些記者堅持只訪問喜歡的項目,或許是因其項目較為冷門,未受到更多媒體關愛,便自告奮勇成為所謂的「先驅」,而非考量新聞價值。當然,認真的體育記者也存在,抱持調查精神報導其他記者不敢大作文章的內容,結果受到同業冷言冷語相待,讓有些體育記者乾脆放棄在本報出刊,改用筆名方式在其他平台投稿,可謂另類奇觀。

 

說回選手身上,運動員之於新聞媒體,就像諺語:「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運動選手不只是盡本分、發揮所長,面對各式各樣的媒體也是工作之一。我曾採訪過某些表現精采的運動員,卻因口條不佳無法流利表達喜悅,甚至是一句完整的話都沒辦法說清楚,錯過宣傳自己的絕佳機會很是可惜。也有些運動產業從業人員(在此不限定選手)在一開始面對鏡頭相對寡言,但在成名後,面對媒體的態度就一百八十度大轉變,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我就碰過不少次,在鮮少人知時對媒體熱情以待,成名後,見面預約五分鐘的訪問時間,前腳答應、後腳拎著包包離開,留下一頭霧水的記者們。

 

更有些採訪對象,會在受訪前跟體育記者「默契」約定哪些問題不要問,在我當記者期間的理解,其他線路的記者都不會有此禁忌,就算是蠢問題,只要有技巧地問,剩下就是給受訪者發揮的空間。因為唯有把問題問出口,才有得到答案的機會。

 

再回到這篇的標題〈陳金鋒又怎樣〉,我想要凸顯的是體育記者得牢記新聞本分,記者是一份工作、運動員也是如此,彼此尊重工作內容,不需要因為記者或選手輩分而多了採訪框架,去除粉絲心態,採訪視野才有機會更廣闊。

陳金鋒又怎樣?「最美主播」卓君澤淺談當今體育記者生態

 

本文節錄自《做自己喜歡的事吧!卓君澤:力挺大膽追夢的你

陳金鋒又怎樣?「最美主播」卓君澤淺談當今體育記者生態

・作者:卓君澤

・出版社:高寶書版

・出版日期:2020/01/22

・更多書籍資訊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