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愛德華.戴明(Edwards Deming)博士所提倡的工作術,有助於生產管理、品質管理等管理業務順暢進行。

 

Advertisements

由於許多日本製造業者都採行這個方法,因此PDCA變得普及。

然而,戴明博士後來又特別強調徹底檢核的重要性,所以把「檢核」(Check)置換為「研究」(Study),稱之為「PDSA循環」

 

本書採用的便是PDSA。如果將PDSA套用在本書強調的人生時薪概念上,

Advertisements

便可以做出以下的定義:

  • 計畫(Plan):提出有目的的目標,描繪戰略與戰術。
  • 執行(Do):根據戰略和戰術,採取行動。
  • 研究(Study):分析行動的結果及影響結果的因素。 
  • 改善(Act):重新檢視戰略和戰術,再次行動。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確認PDSA每個步驟的重點。

「計畫」(Plan)步驟中的重點,就是「概略地計畫」

關於這一點,各位可以善用目標達成腳本表單,以及目標達成曼陀羅九宮格表單,提出較大的目標,描繪出概略性的戰略與戰術。

「執行」(Do)步驟中的重點,就是「即刻從小處開始」

 

不管你的計畫有多麼美好,假如不去執行,就毫無意義。此外,如果不去執行,任誰也無法得知事情會不會依照計畫順利進展。所以一旦訂立計畫之後,就要即刻從小處開始執行

 

我在擔任顧問的時候,曾經協助客戶分析該公司的業務工時。我們試圖透過這項分析找出高業績者(High Performer)與低業績者(Low Performer)的時間規劃術有何差異。最後發現高業績者有個共通點,就是他們都是採用這種「即刻從小處開始」的執行模式。

另外,越是低業績者,在月底或期末的工作量就越容易激增;而高業績者則始終維持一定的步調,持續進行PDSA

 

「研究」(Study)步驟中的重點,便是從成功和失敗兩種經驗中學習

戴明博士認為深入研究比檢核更為重要,因此將把「檢核」(Check)置換為「研究」(Study)

當遇到失敗的時候,就要探究「為什麼失敗」,並且想辦法避免重蹈覆轍;當然,在成功的時候,也必須探究「為什麼成功」,找出可讓相同成功反覆重現所需的要件。基於這個前提之下,才進行最後的「改善」(Act)。

 

「改善」(Act)步驟中的重點,就是有意識地將行動變成習慣

在「執行」(Do)的階段,可以抱著「姑且一試」的態度無妨,但是到了「改善」(Act)的階段,就不是單純的執行,而是必須有意識地養成習慣

 

下一頁,PDSA循環的實踐方法!

在職棒界,也經常強調必須有意識地養成習慣的重要性。在此,我想舉我小學時心目中的英雄─掛布雅之為例。

掛布先生在擔任職棒選手的時候,因為努力不懈地練習空揮棒,而成為了阪神虎的第四棒,更獲得「老虎先生」的美譽,可說是一位頂尖的打者。過去他曾在一段採訪中這麼說:

「投球機投球的節奏都一樣,所以很容易想用同樣的節奏去打。但是投手會一邊不著痕跡地打亂打者的節奏,一邊投出曲球、滑球、指叉球或卡特球。如果想要在打擊時掌握主導權,就必須學會能夠對應所有球種的揮棒方式。這只能透過空揮棒學會,光靠投球機是沒有辦法學會的。」

 

據說掛布先生當時每天都會練習空揮棒五百次,從不怠惰。不過這個數字跟其他職棒選手相比,其實並沒有特別多。掛布先生與其他球員的不同之處,在於他所抱持的「態度」

聽說掛布先生在每一次練習空揮棒的時候,都會想像「投手是誰、球種是什麼、球速是多少」

 

有時我們會因為太想獲得成果,而拚命思考該怎麼「執行」(Do),然而重要的關鍵並不僅止於此。「量」固然重要,但是站在時間投資的角度而言,提昇每一次的「質」其實更為重要。

只要仔細地集中注意力去「執行」(Do),「研究」(Study)和「改善」(Act)就會變得比較容易進行,同時也比較容易養成習慣。

 

在日本的武道界和茶道界,有一個詞彙叫做「守破離」,涵義為:

  • 「守」:守護既有的型態,繼續修鍊。
  • 「破」:打破原有的型態,進行改良、改善。
  • 「離」:脫離原有的型態,發明獨特的新方法。

 

「改善」(Act)正是守破離中的「離」。

請重複「執行」(Do)「研究」,(Study),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並且養成習慣。

 

此外,倘若你以自己有史以來最快的速度執行PDSA循環,在三個月後依然沒有得到成果的話,就請回頭檢視你的「計畫」(Plan),設法改善。

反過來說,我可以向各位保證:只要能確實做到PDSA循環每個步驟的重點,並且高速進行PDSA循環只需三個月,就一定能看見成果

 

節錄自《有錢人都在用的人生時薪思考》

 

精選轉貼

對於收入不滿意?學習有錢人的「人生時薪」思考,成功為自己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