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社會進了職場後,如果想要在工作上飛黃騰達,除了要注意之外,可要好好聽懂主管的話,因為很多時候都是表面話,而背後卻蘊藏著他們真正想說的真心話,如果不了解這些表面話與真心話之間的差距,小心會錯意而導致問題發生。
「配合度高」很好,前提是你得積極主動
現代的管理者,與其要求部屬樣樣配合,其實更期望他們能具備自主能力。
Advertisements
主管對於配合度很高的部屬,抱持的真正想法是:「雖然你很圓融,能和同事和平共事,但如果總是處於被動的一方,還是不夠。」主管認為有自主能力的部屬,是要有自己的意識,能夠獨立思考、並且行動,實際達成工作成果的人。現今職場,主管除了要管理多位部屬之外,管理者也變成一種「球員兼教練」的職位,所以根本沒有多餘的心力,一一對部屬做出詳細的指令。
這麼一來,主管便很需要不必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也能有工作成果的人。而且,為了完成工作,還得不怕與同事產生摩擦;這樣子的部屬,才是主管真正想要的人才。
該怎麼做才能提升主動性呢?主要有兩個方法。
第一,就是把「我」當作主詞來發言。你可以試著開始說:「我是這麼認為的……」,這麼一來,自然能增加表達意見與看法的機會,而這也是主管所期待、樂見的。
另一個方法是,當你向主管匯報或商量公事時,增加一些新的方案。例如,在本月結算的報告之後,另外再加上提案:「下個月我預計提前一天提出結算書。」或是在與主管開會、討論時,試著提出自己的想法,譬如:「我是這樣想的,您覺得這個意見怎麼樣?」如果能在匯報時,習慣性的提出新方案,自然而然,主管也會覺得你很有主見。
Advertisements
如果能讓主管對你說:「感覺你最近越來越積極主動。」如此便能從眾多「配合度高」的人當中脫穎而出。
l 表面話:
主管:「你實在有點可惜!」「你差一點點就……」
l 部屬的誤解:
「主管覺得我的方向還算正確。」
「他大概也覺得我很努力吧!」
l 主管的真心話:
「你總是達不到我的期望。」
下一頁看如何不被扣分
等主管開口問,你已經被扣分了
如果主管不掌握部屬的狀況,便無法管理工作。因此,主管一切都只能仰賴對方的報告,但部屬又不能回:「我已經把副本寄給您了。」來當作回應,交差了事。
當主管問:「那件事現在進行得怎麼樣?」代表你在主管的心中,已經被扣分了,所造成的影響要比你想得還大。根據我過去的工作經驗顯示,在大多數企業的考核項目中,都看得到「報告、聯絡、商量」這幾個關鍵字;而在該項目,每個人的分數就這樣一點一點的被扣除。
「那件事進行得怎麼樣了?」這句話的意思可以分成兩種,第一,是主管想了解正在進行的重要案件後續發展;另一種,則是部屬和主管商量了一件事後,主管想了解後續發展如何。
因此我建議,只要一找到機會,就要對主管做簡單的口頭報告。部屬其實並不需要很頻繁的匯報,比起報告的次數,更重要的是,懂得觀察主管什麼時候想聽到該進度的報告。
主管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關心部屬的工作進度,但在主管會議之前,他最在意的便是進度。因為在會議中,主管必須向上級匯報整個部門的狀況,所以他得從部屬那兒收集一些情報。因此,在主管會議的兩到三天前,在主管開口問你之前,部屬可以主動做重要的工作進度報告。
如果能在被主管問到前,就能在適當時機主動提出報告,那麼一定能夠提升你的考核成績。
l 表面話:
主管:「盡量早點完成!」
l 部屬的誤解:
「盡量早點做就可以了吧?那這樣,我在兩、三天內完成就好了。」
l 主管的真心話:
「最好是今天就做好,最晚明天完成!」
當主管說快點,就代表?!
「快點」的意思是──今天內
主管的時間觀念,和部屬也有所不同。他們認定的「盡量早點完成」,時間的測量標準和部屬不一樣。而這種標準的不同,容易導致主管產生「怎麼還沒做好!」的焦躁,甚至可能引發工作上的紛爭。
如果主管說:「盡量早點完成!」請不要把工作擺在一邊,應該趕快確認工作期限;確認時,也要在詢問方式上多花一點功夫。畢竟主管說的是「盡量早點」這種抽象的期限,你如果直接問他:「那什麼時候要做好?」便有點冒犯、不客氣。
我建議可以這樣問:「在○○日期前完成可以嗎?」遇到這種狀況,部屬請把主管說的盡量早點完成,想成原則上是今天之內要做好,最晚也得在明天之內完成,會比較妥當。所以可以問:「明天之內完成可以嗎?」但千萬別說:「後天可以嗎?」主管絕對會覺得:「你在說什麼拖泥帶水的話?」
儘管明天和後天只有一日之隔,但只要你說出「後天」,就會被認為:「這個人工作進度很慢、效率很差。」這對你來說,實在是得不償失。
時間管理是種印象分數這句話其實和主管問你:「要花多久時間才能做好?」或是「什麼時候可以完成?」一樣。就算你說:「我後天可以做好」,主管也不會有什麼好感。我們先不討論必須花整整三天才能完成的工作;一般來說,只要花半天就能完成的工作,原則上必須在一天內做完。
l 表面話:
主管:「盡你能力範圍去做就好。」
l 部屬的誤解:
「做到可能的範圍內就好了吧。」
「只是幫個忙,應該差不多就行了。」
l 主管的真心話:
「全部都由你負責了。」
看工作範圍到底要做多少?
工作沒有範圍,「交給你」就是要你做好做完
對主管而言,工作分配也是一門重要的課題。為了不讓部屬拒絕所交付的任務,主管通常會說:「盡你能力範圍去做就好。」這可以說是主管為了得到部屬的允諾,而降低工作難度的一種招數。
所謂在能力範圍內,幾乎都是場面話。一旦部屬開始動作後,「在能力範圍內」便會消失,主管甚至還會要求你把工作全部完成。就這樣,一開始先把難度降低,取得部屬同意之後,再提高標準,這種戰術在心理學上稱為「登門檻效應」。也就是推銷人員在對方一開門時,馬上把腳伸進去,阻止對方關門的一種交涉手段。
當主管對你說這句話,請把它當成:「請把工作全部處理完畢。」部屬最好能有所覺悟,並且接下任務。當然你並非每次都得全盤接受,實際上,事情總是有無法完成的時候,這時請先劃定工作範圍。
正確的對應方式是,一聽到這句話就先主動提案,把工作範圍縮小。比方說,如果把全部的工作量比喻為十,如果你估計只能完成一半,便可以對主管說:「我可以完成大約三成左右。」接著,主管可能會說:「不能再多做一點嗎?」這時你就能回答:「我努力看看,試著做到五成。」
一開始,先向對方提出對自己有利的要求,當雙方在交涉過程中僵持不下時,再提出妥協點。這招在心理學中,也是前面提到的登門檻效應,又被稱為「得寸進尺效應」的一種交涉手法。當對方一打開門,就先大剌剌的把腳伸進去,在雙方僵持不下時,趁勢利用對方不好意思的情緒,提出妥協的要求和條件。
如果主管對你說:「盡你能力範圍就可以了」,千萬不要以一種安逸的心態認為:「原來在我能力範圍內就好……」而輕易接下工作。
l 表面話:
主管:「我怎麼沒聽過這件事?」
l 部屬的誤解:
「我跟你說過啦,是你忘了。」
「你當然沒聽過這件事,因為我沒告訴你啊!」
l 主管的真心話:
「為什麼不事先找我商量?」
本文轉載至大是文化
作者:濱田秀彥
譯者:郭凡嘉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6/05/26
【延伸閱讀】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