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都在嘗試同時抓住各種可能性,結果卻發現自己精力分散、成效有限,華倫・巴菲特提出的「25-5 法則」,就是要聚焦少數目標,徹底放棄其他干擾,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25-5法則源於巴菲特與他的私人飛機駕駛麥克・弗林(Mike Flint)之間的一段對話。巴菲特查覺到弗林未能實現自己的目標,並向他提供了如何規劃人生目標。巴菲特的回應簡單卻深刻。他首先要求弗林列出人生中最重要的 25 個職業目標,然後從中圈選出最關鍵的 5 項。
儘管弗林表示自己會努力達成關鍵5項,並兼顧重要25項,但巴菲特表示, 20 項目標實際上是「全力避免清單」,在完成那 5 個最重要目標之前,必須不被影響,這也影響許多人的看法,想要成功,就必須專注某些最重要的事物上。巴菲特長期秉持的投資與生活哲學——成功不在於做得更多,而在於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Advertisements
對大多數人來說,徹底放棄那 20 項次要目標極其困難,因為它們看起來也很重要、很有吸引力。人們常常無法抵擋這些目標的誘惑,最終陷入「樣樣通,樣樣鬆」的尷尬境地。這就是為什麼巴菲特強調要將它們視為「全力避免清單」。
如何實踐 25-5 法則
首先,明確時間範圍和主題範圍。這可以是長期人生目標(如「30 歲前要完成的事」),也可以是特定領域的目標(如「職業發展」或「健康管理」)。範圍越具體,列出的目標就越有可操作性。
其次,自由列出 25 個對自己重要的目標,接下來審視並排序這些目標。這一步驟至關重要,需要深入思考每個目標對自己生活的影響、實現的可能性以及相互之間的關聯性。
再來就是確定前五名目標,並形成具體行動計劃。這些目標應該足夠具體、可衡量,並設定清晰的時間框架。最後,也是最困難的一步,堅決將那 20 項次要目標放在一邊,直到前 5 項目標完成。這需要極強的自律和聚焦能力,但正是這一點區分了普通人和卓越成就者。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