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閱讀,卻沒有一本書派上用場?

其中的差異,其實是如何閱讀、以什麼樣的閱讀技巧閱讀。有些人說他們一輩子讀了不計其數的書,但是為什麼連一本書也創作不出來?而寫出書的人,尤其是暢銷書作家,智商或能力其實也沒有比一般人突出。

Advertisements

相較於不讀書的人生,閱讀並且樂在其中的人生,才是更幸福的,因為閱讀是身而為人才能行使的特權,即便終生樂於閱讀卻沒有寫出任何一本書,也並非罪過。 如果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個人興趣,那麼維持目前的閱讀習慣,享受閱讀到老,也並非壞事。然而有許多人之所以耗費大量精力與時間閱讀,背後存在著各種原因,其中一種是為了自我開發,活出成功、幸福的人生,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對於帶著此目的閱讀的人來說,最棒的閱讀成就,不就是脫離讀者身分,躋升作家之列嗎?但事實上真正成功晉升作家,完成閱讀終極目標的讀者,卻是少之又少。閱讀效果會如此地天差地遠,原因在於每個人的閱讀技巧各不相同。

在正式介紹閱讀法之前,追溯閱讀法的起源,應該有一定的意義與幫助。

過去,由於書籍的數量有限,對讀書法的需求不如今日迫切,最早只能追溯到西元前三五〇年左右,希臘文學最興盛的時期,從狄摩西尼(Demosthenes)的學習法中發現類似閱讀法的痕跡。他認為閱讀的目的在於提升知識與發展智力,以反覆熟讀、默背的方式閱讀同一本書,無心在其他書上。

Advertisements

可以確定的是,在印刷機發明前,閱讀法的必要性相當低。在書籍數量相當少,甚至是貴族也難以接觸大量書籍的時代,最常見的閱讀法自然是反覆閱讀、背誦好不容易到手的書。然而,時代已經不同,今日書籍數量多得驚人,閱讀的技巧也應該有所改變。

改變人生的閱讀

在莫提默.艾德勒(Mortimer Adler)的閱讀法經典《如何閱讀一本書》(How To Read A Book)中,將閱讀的目的分為知識導向閱讀與理解導向閱讀,至今仍有許多讀者遵循這一套閱讀方式,進行知識導向或理解導向閱讀,然而期待透過閱讀改變人生的讀者,卻沒有以此方式閱讀。比爾.蓋茲、賈伯斯、馬斯克、巴菲特等閱讀天才,都是以異於常人的技巧來閱讀,這正是本書所要談論的閱讀技巧。

閱讀分為兩種:

  • 1.透過閱讀改變人生的閱讀。
  • 2.無論再怎麼閱讀,也改變不了人生的閱讀。

為什麼怎麼閱讀,閱讀前、後依然沒有不同,人生也沒有改變呢?會造成這種差異,關鍵在於落實閱讀的方法,也就是「閱讀法」。比起只追求閱讀量而囫圇吞棗的人,採用最有效、最有系統、最策略性的閱讀方式的人,哪怕只是讀一本書,也有更大的機率改變人生。

大量閱讀卻無法改變人生的閱讀,不過是為了傳統的知識與理解而閱讀。藉由閱讀改變人生的人,以及閱讀天才,都已經跳脫這種閱讀形式,進入更高層次的閱讀。

本文節錄自《一次讀10本書的串聯閱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