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運動或健身新手,是不是都還沒搞清楚自己的「運動目標」是什麼就一頭栽進去,到後來很快就遇到了撞牆期,這次帶你來看要怎麼藉著「運動目標」來提申你的訓練效能!
這個目標是關於健康或體適能?
多數人看到以下段落時,一開始都抱持忽視態度,就像在颳風的日子裡隨意梳理一縷頭髮。若你低估此事的話,後果可是相當嚴重。
Advertisements
趁你還沒走得太遠之前,請確認你的目標是傾向健康還是體適能。
不久前,有位女性詢問我關於減重5 磅的事。我非常親切有禮,告知她要做的可能是減去5 磅體脂,而體重減少5磅非常容易,只要砍掉四肢一部分即可。我的忠告既安全又正常。我給所有人的建議都一樣:少吃碳水化合物,增加魚油攝取,多喝水,沒事練舉重。這一點都不刺激,當然也無法令人血脈賁張。我承認—我是無聊的人。
她請了一位私人男教練,後者告訴她僅需花一千美元與一天時間就取得證書,同時承諾給予她「菁英級」訓練,他的嘴裡不時吐出「終極核心」與「操到爆炸」等詞彙。幾個月後,她離開她的家人,開始與教練約會,然後失去了自己的房子。然而,他後來拋棄了她,轉而追求健身房裡的另一位女生。好消息是,她成功減重5 磅。
了解健康與體適能目標間的差異看似瑣碎,但混淆兩者可能令你做出一些極為荒謬的決定。在肌力、體能與健身界,我不斷看到瘋狂的情況發生,怎麼會有人拿「在公園與曾孫追逐玩樂的未來」交換「短暫一時的瘦身」?對於這樣的瘋狂,我僅能提供部分幫助,但我願意挺身而出。我對於這種想法非常不以為然,將自己生命置於險境怎麼可能帶來好處。我除了當面表達不滿外,也常在網路發表意見與撰寫文章批評。哦,我知道T恤上頭寫些什麼—
疼痛是虛弱離開身體。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
曾幾何時,「我想變得更好,你能幫我嗎?」、「我想減重,該怎麼做呢?」這類簡單問題,會需要動用到戰場戰術?我從沒看過T恤上頭寫著:「我希望死亡那天還能正常行走。」但我敢說,有更多人認同這個目標,勝過「使出渾身解數做到二十下引體向上」。健康、體適能與壽命的議題影響所有健身目標,因此在你為了多拉一下引體向上而投注一切資源前,了解三者差異有其必要。我要告訴你—這得花一點時間,但讓我們先破解第一個迷思,也就是健康與體適能是一樣的。兩者大不相同,搞混它們會讓你一開始就走錯路。
Advertisements
我一直以來都沿用馬佛東對於健康的定義—健康是所有器官都完美地分工合作。
健康總是可以稍微獲得改善。健康的衡量指標包括抽血、壽命與身體沒有不適。健康是不生病。腫瘤、高血壓與昏厥不是健康良好的跡象。我們將健康視為理所當然,直到失去才發現它的重要。
事實上,我經常提醒自己要深呼吸、保持微笑並享受健康的時光。這是上天賜予的禮物。這不是體適能嗎?不是的。
體適能指的是執行某項任務的能力。
投擲者能夠執行投擲任務,跳遠選手能夠彈跳,短跑運動員能夠衝刺。多年前,我認識的一個傢伙跳入游泳池淺水處,喝醉的他摔斷了脖子。他行動不便但育有兩子。儘管他無法走路,卻能勝任傳宗接代任務。若你能將鐵餅擲到二四四英尺,之後需要打盹一小時,甚至無法慢跑趕上回奧運選手村的巴士,那你仍然是世界紀錄保持者,沒人會記得這個故事以外的事。
若你能做一百下引體向上或跑完馬拉松,但體內潛藏重大癌症,那你具備執行這些任務的能力,儘管身體並不健康。健康與體適能是兩碼子事,但經常相互影響。
大家經常議論我訓練運動員的方式—投擲選手僅練習投擲。跳遠選手練習跳遠,短跑選手專攻衝刺。我將此簡單公式應用於生活許多層面。
我旗下的投擲選手不練跑步的,也沒有排定針對敏捷性或跳躍加強的課程。基本上,除了投擲與舉重外,他們幾乎不做其他訓練。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希望提升他們的投擲能力。
我們的口號有兩個—
● 技巧純熟,路才走得遠。
● 具備能力,路才走得遠。
接著你可能會問:「想培養什麼樣的能力?」投擲選手投擲次數愈多,他的技巧愈純熟,愈能執行好任務。投得愈多,投擲能力愈好。或許,你旗下運動員跑步次數比我的選手多,但比賽規則手冊並沒有為投擲選手設立跑步加分項目。
為了投擲選手的健康著想,我要求他們每天使用兩次牙線、騎車一定要戴安全帽或開車繫好安全帶,同時要多多攝取魚油。此外,我也鼓勵他們找到合適的人生伴侶,樂於一起運動、充分休息並豐富心靈生活。但慢跑與瘋狂有氧運動不包括在內,因為這兩者屬於體適能範疇,對於投擲選手來說並不需要。
以下是我給予所有人的十個健康或體適能建議。前八個與健康有關,後兩個適用於任何體適能目標。
1. 不要抽菸。
2. 繫好安全帶,必要時戴上安全帽。
3. 學會跌倒…… 以及復原!
4. 多攝取蛋白質。
5. 多攝取纖維。
6. 多喝水。
7. 服用魚油膠囊。
8. 使用牙線清潔牙齒, 這對你的心臟健康非常重要…… 你查查資料便知道!
9. 保持關節健康。
10. 增加肌肉。
釐清健康與體適能扮演的角色是我教練生涯中遭遇的最大難題。我和此領域多數人一樣,經常為了自己與旗下運動員嘗試一切事物,後來發現這不僅令我們距離目標愈來愈遠,還帶來生病與受傷的問題。當你持續將健康與體適能混為一談時,你會發現兩者存在矛盾。你不可能一直為了體適能犧牲健康,反之亦然。關鍵在於,你必須做出妥協並清楚背後原因。
用你的右手每年投擲一萬次、持續四十年是否健康?答案絕對是否定的!但我精湛的投擲鐵餅能力卻造就我的職業生涯,讓小孩大學學費有了著落,而我與太太蒂芬妮週三也能恣意享用香檳。我並不是說你的目標應專注於健康而非體適能,反之亦然。但請看一下你第一個問題的回答,好好思考一下,你想要設定什麼樣的目標?這個目標是關於健康還是體適能?
此外,正如作家羅勃.沃爾夫(Robb Wolf)所說,我們也該留意壽命的問題,比方說,贏得「全世界最瘦女性」(如果真的有這種比賽的話)頭銜的目標並不值得你犧牲生命。在我左髖開始出現劇烈疼痛(可怕的痛楚,令人難以忍受)後,我知道自己必須嚴肅思考壽命的議題。我領悟得太晚,還參加幾場高地運動會(Highland Games)並用軟弱不堪的股骨(femur)與他人較量,但過了一段時間後,我開始反思我該考慮的是「還想投擲多久」或是「想維持健康多久」。
請記住,健康與長壽不等於甩掉腰間贅肉,或是為了慈善慢跑五英里。當大家搞混這兩者時,真正的問題便會浮現。
本文截選自:丹約翰的撞牆期訓練心法:10個關鍵問題與5大原則,傳奇肌力體能教練教你重新審視訓練方法、課表、飲食與心態,幫助你突破停滯、最大化訓練成效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