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要讓自己每一分一秒的思考重新變得更加高效,讓自己計畫清單中的重要工作可以真正執行,而不是被無用的思考拖累,就需要一個簡潔的步驟為思考做減法,縮短決策和計畫時間。
第一步:為自己準備思考筆記本
首先,建立一個「思考筆記本」,建議以「週」為單位進行統計,記錄每天二十四小時做了什麼計畫、如何思考和部署、如何完成,以及效果如何。我強烈建議,不要使用電子設備記錄的方式,而是使用原始的紙張記錄法,這有個好處:親筆寫在紙上反而會讓你留下深刻印象,並能提醒你這是件鄭重、嚴肅的事情。
Advertisements
這個筆記本的內容可以五花八門,任何事都可以記在上面。例如,幾點到幾點完成一件工作,經歷哪些思考的過程,遇到哪些問題?你如何理解和關注一則新聞,你為此瀏覽了哪些網站,參與多少討論?在這些繁瑣過程中,你學到了什麼?
第二步:找到最浪費時間的那些思考
完成筆記本後,一個核心問題就擺在我們面前:「哪些『思考』是浪費時間和不必要的?」從自己依賴性最小的那件事情下手,不要猶豫,先把它槓掉。例如,你在臨睡前習慣抽一支菸嗎?我知道大部分「癮君子」都有這個習慣,他們認為此舉能讓自己更有效的思考很多事,因為香菸的刺激性能幫助大腦產生靈感,並且降低焦慮。但實際上,這是沒有意義的。如果抽完一支菸再去睡覺,便能決策你的人生大事,為何每天都在重複這個動作?類似的壞習慣是在用一種徒勞的意義欺騙大腦,這些都在刪減之列。
Advertisements
舉個例子,當「做加法」的人弄丟提款卡後,他們第一時間做的事情,並不是打電話向銀行掛失,而是急忙到朋友圈發布一條消息博取同情。這便是許多人為自己的思考和行動額外增加的無效環節,而他們卻對此缺乏清醒的認知。
「做減法」就是讓自己重新看待平時的思考和行為模式,意識到是什麼阻礙了自己夢想成真。當我們從做減法中找到那些迫切要去完成、卻從未開始的重要計畫後,才能反省過去渾渾噩噩的行為,才有動力來制定簡化思考的計畫。
第三步: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到最前面
當我們逐漸減去無用的環節時,一些重要的東西就會浮出水面。例如,我們應該開始做要緊的工作,而不是一起床就去刷朋友圈;我們應該第一時間回覆客戶的郵件,就昨天的問題進行溝通,而不是帶著問題去公司;我們應該立即為自己準備熱騰騰的早飯,而不是起床後花半小時挑選要穿的衣服。
第四步:重複優化的步驟並且獎勵自己
「重複」是養成習慣的好方法。意志力再頑強的人,也很難在一開始就建立新習慣,尤其是當他對抗的是「滲入骨髓的懶惰」與「無聊而愉悅的思考」時;這兩種習慣屬於人的本能,伴隨我們的一生,過程中必然會遇到挫折和反覆。這時,你要掌握強大的武器:不斷重複,直到形成新的本能。
這四個執行步驟非常簡單,每個人都可以順利理解它的內涵並且容易做到。本質上,它就像冬天時候從沒有暖氣的被窩中起床那樣輕鬆,完全取決於你的一念之間,還有是否能夠每天堅持下去。
本文節錄自《為何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擊敗拖延、惰性、完美主義,讓行動力翻倍的高效習慣法則》
・作者: 高原
・出版社:發光體
・出版日期:2020/12/30
・更多書籍資訊請點此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