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社會也許是歷史上最開明和多元的時代,同時也是價值觀最為紊亂、人心最為浮躁的時代,我們的大腦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史密斯用一句話描述這個時代的特徵:「我們好像知道自己什麼都能做,我們好像什麼都沒有做成。」
此時需要注意的關鍵問題是,我們必須定位自己的需求,思考自己需要做什麼。很多人就是在這個關鍵的環節犯了錯。在資訊超載的今天,我們眼前隨時會出現過量的資訊,提供太多「假需求」,讓自己產生太多的無用想法,時時影響著我們思考和做事的效率。
Advertisements
透過行動網路,無窮無盡的資訊像潮水般衝擊著我們的大腦。這些資訊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容易混淆視聽。「資訊過多」也會帶來新的困境,因為資訊真假難辨,它既傳授知識,提供參考,也會產生一些副作用,像是製造對我們的思考和決策毫無幫助的垃圾資訊。
在光怪陸離的資訊世界,人們產生無數隨機和無效的想法。從孩子到大人,從小攤販到上班族,人人都拿著一台智慧型手機,隨時瀏覽世界各地的資訊,用即時社交平台與朋友交流。你會發現每個人都懂得很多,但這些「知識」似乎又沒什麼益處。因此,我們想要確實做好一件事,就得先讓自己的思考「化繁為簡」,在資訊大爆炸的時代,養成過濾資訊和精確思考的習慣。
原則一:用最少的精力
你要用「最少的精力」來獲取最有用的資訊,縮短做出正確決定的時間。例如我們經常上網買東西,在搜尋需要的商品資訊時,就要保證減少受到其他類別的商品資訊所影響,用最短時間找到符合自己條件的商品,然後完成購物。但在現實生活中,做這種簡單的事情也會因為過多的資訊而讓我們眼花撩亂,衝動的做出其他選擇。
Advertisements
在甘迺迪學院工作的佛萊妮就為此所苦:「我無法保持專注,即使買面膜這種小事,也會浪費幾個小時查看網頁。結果,我買了很多化妝品,卻發現最想買的面膜不在其中,過幾天還要重複這個過程。」
思考和行動的低效能,源於我們對次要資訊投入太多的精力,這種行為模式是人們在「消費主義時代」和「資訊時代」的主要特徵。「接下來我要做一件事情,但重點是什麼?」這個問題時刻存在,但並不是那麼容易解決。
原則二:找到自己需要關注的
你要重點關注那些「需要關注的東西」。以佛萊妮為例,她應該做的是如何在海量的檢索結果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資訊,而不是在點擊滑鼠中浪費寶貴的精力。
我對她說:「當你知道電腦是造成效率低下的元兇時,可以安裝一些工具來排除一切彈跳的視窗廣告,這能解決部分問題。同時你還可以在準備購物前寫張清單,像是『我只準備買一件保濕護膚品,別的東西看也不看』。」
列下清單可以具有提醒的作用,讓思考和行動的過程簡化幾個步驟,節省一些時間。但我的經驗是,想長期保持對資訊的精確管理,防止那些無關的資訊成群結隊過來打擾我們,就必須為自己設立一個重點的「關注面」。除此之外,不要再關心其他的任何東西。
例如,我平時喜歡看世界各地最新的財經新聞,這些資訊對我至關重要,在閱讀和了解後,再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對我的工作大有幫助。因此我每次上網篩選資訊時,就會對財經資訊保持關注,養成重點瀏覽的習慣,防止其他領域的次要資訊占用時間。這樣能讓我們用最快速度找到自己關心的問題。
原則三:建立資訊搜集的目標
為了完成更大的計畫,我們總是需要龐大的資訊。既然資訊那麼重要,我們每天又無法逃離四面八方湧來的新事件打擾,除非所有電子設備都被廢置,否則它們總會出現在眼前。就連喝杯咖啡休息幾分鐘時,你也會不經意看到手機螢幕上跳出一些訊息,然後就會有更長的時間,甚至可能超過二十分鐘,都讓自己沉浸在裡面。
想要避免這樣的情況,你可以為自己建立資訊收集的目標,不管是長期還是短期,這個目標有助於我們的思考、決策和指向明確的行動,完成重要的大事。這是用來分割無用資訊的一個有效方法。
1 你可以用專門的工具訂閱一些已經過濾的資訊,呈現出來的資訊既專業,也指向明確。
2 你可以根據計畫展開行動,主動收集工作需要的資訊,並且定好工作時間,以免被無用資訊浪費更多的精力。
3 你可以明確資訊收集和思考的步驟,使用「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這樣容易操作的流程,並定期對流程進行簡化。
本文節錄自《為何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擊敗拖延、惰性、完美主義,讓行動力翻倍的高效習慣法則》
・作者: 高原
・出版社:發光體
・出版日期:2020/12/30
・更多書籍資訊請點此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