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有好奇心,勇於提問

你能想像一個缺乏好奇心的人去探究問題的根源、琢磨事物的根本屬性、思考現象背後的底層邏輯嗎?肯定不能。原因很簡單,如果一個人對這些東西都不好奇,自然就不會去思考這些。所以說,好奇心是進行本質思考的首要條件。一個具有強烈好奇心的人往往更有可能發現事情的真相,找到事物的本質。不斷提問、連續追問的習慣,直至找到滿意的答案。這對我們保持好奇心大有裨益。

Advertisements

 

2.要有足夠的知識

如果一個醫生缺乏足夠的醫學知識,他還能根據患者的症狀進行基本的假設和推理嗎?肯定不能。即使他對假設與推理的方法爛熟於心,但如果他不知道感冒與肺結核的區別,那麼對於患者疾病的診治,他還是會一籌莫展。所以說,即便你熟練掌握了進行本質思考的方法,如果你缺乏相關領域的知識,你還是會一籌莫展。可見,不斷學習知識,尤其是你所關注的領域和學科的知識,是進行一切思考,尤其是本質思考的重要基石。

 

3.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聯想力

關於聯想能力,《專注力》這本書中寫道:一天夜裡,你被外面的吵鬧聲弄醒了。你出去一看,發現有一群人,其中有一個人開著一輛很名貴的轎車,他跟你說他們正在玩一個叫「拾荒者」的遊戲。由於一些原因,他必須要贏得遊戲,現在他需要一塊寬1公尺、長1.5公尺的木板,如果你能幫忙的話,他願意給你1萬美元作為報酬。你會怎麼辦?被測試的大多數人都沒有想到,只要把門拆下來給他就可以了。也許你會說,現在的門都是鋼的,沒關係,那你有沒有想到床板、衣櫃的門、大桌子的桌面之類的?

這個問題測試的就是心理學上所謂的「範疇陷阱」。「木板」這個詞在你腦海裡的概念如果是指「那些沒有加工的,也許是放在木材廠門口、作為材料的木板」的話,那麼你就會在下意識裡迅速為「木板」劃定一個搜尋範圍,你也會迅速想著:「這三更半夜的,叫我上哪去找木板呢?」如果你一下子就想到了,那麼很可能「木板」這個概念在你腦子裡的範疇更大、更抽象,它包含了所有「木質的、板狀的東西」。這就是聯想力。

Advertisements

當一個問題出現的時候,人們會不自覺地聯想到一些無法直觀看到的事物。所以說,聯想是進行假設以及推理的關鍵之一,它能幫助我們從現有事物出發去進行思考。從這一層面講,聯想具有一定的猜測性。想要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我們就要進行所有可能的聯想。可是,這也似乎不是所有人都具備的能力,或者說,有人進行「聯想」所推測出的東西很可能是遠離結論的。

那麼,如何真正提高我們的聯想力呢?很顯然,這要用到我們的經驗和學過的知識。所以,想要進行高品質的本質思考,你得豐富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的閱歷,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聯想力。聯想力不同,結論的準確性也會不同。而聯想並不是漫無邊際地遐想,或者是隨心所欲地東想西想,更不是斷斷續續地想這想那。聯想必須具有條理性和連貫性,而且要恰當合理、符合實際。

 

4.要有思考的持續性

思考的持續性有兩方面的涵義。第一,我們要對同一問題進行持續不斷的思考。尤其是複雜問題,有時甚至需要思考很多年。對於「幸福」、「有意義的人生」等問題,我就進行了數十年的持續思考。相對而言,對簡單問題的本質進行思考容易很多,大家也更容易達成共識。在對複雜問題或深刻的問題進行持續思考時,我們就需要一邊思考,一邊豐富自身的知識和閱歷,並與其他人進行交流。這些都有助於我們找到答案。正如愛因斯坦所說:「不是我聰明,只是我和問題周旋得比較久。」

第二,思考的持續性也體現在,每當思考問題本質的時候,我們都需要集中注意力,讓自己的思緒沿著一定的方向進行。也就是說,在思考問題時,我們要有一個方向,就像戰士攻打城堡,不論用什麼樣的方法,最終的目的都是攻占城池。持續思考也是同樣的道理,無論採用怎樣的思考方式,思考的方向是不變的。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拚命想的時候答案怎麼都想不出來,不去想的時候,答案卻自動冒出來了。為什麼?這是因為潛意識也會工作,它非常神奇。你要相信,那些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早已紮根在你的腦海中,即使你不再刻意去想,潛意識也會自動圍著它轉。或許有一天,你會突然得到答案。這也是為什麼有時我們會有頓悟的感覺。學會等待,也是進行持續思考的一個重要方法。

 

5.相對平靜的情緒

情緒越緊張,人就越不可能進行清晰的思考並採取冷靜的行動。一個暴怒的人是不可能成為理性思考的典範的。所以,我們要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這樣,我們才能保持相對平靜的情緒,讓思考變得更加清晰、更有條理。最後,需要說明的是:在思考問題的本質時,能否得出結論可能還不是最要緊的;關鍵是,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本質時,能否沿著正確的路徑不斷進行下去。堅持下去,終有一天會撥雲見日。

對於「藝術是什麼」這個問題,從古至今,有無數哲學家、藝術評論家試圖給出一個完美的答案。然而,迄今為止,這個問題也沒有一個舉世公認的唯一答案。但是,如果去看他們的思考方法與路徑,我們就會發現,他們每個人都進行了非常深入、觸及本質的思考。因此,我們不能因為沒有出現一個舉世公認的唯一答案,就說這些哲學家和藝術評論家的思考是沒有意義的。

 

本文節錄自《直擊本質的思考力》

・作者:艾菲

・出版社:高寶

・出版日期:2020/08/12

・更多書籍資訊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