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姊妹淘)

當然,你討厭自己總是拿自己的「最好」,去換他的「剛好」;你討厭自己總是狗尾乞憐,盡量排開所有的的事情,只為了能跟他見上一面。你也知道在這段關係裡,你的權力比較低,但你同時也害怕一用力、一爭吵,就連最後一點點的愛,也會消失殆盡。

Advertisements

你也曾經有這樣的心情嗎?

老實說,上面這一段互動的狀態,其實牽涉到3件重要的事情:

●你對於不定時增強的上癮

●你對「他根本沒有那麼在意你」的否認

●你活在「他可能還愛我」的幻想裡

Advertisements

 

對於不定時增強的上癮

在依戀風格的配對當中,有一種典型的組合是焦慮依戀和逃避依戀的配對,在王慶福老師某一次的調查當中,大概占18%的戀愛人口[1]。如果你是焦慮依戀、經常擔心自己會被拋棄、害怕他劈腿,害怕有一天他會不愛你,所以不斷地聯絡他、不斷地去尋求他愛你的保證(excessive reassurance seeking)[2],對方剛好又是逃避依戀、不喜歡跟別人太過親近、覺得太過靠近就是一種壓迫、不太能夠相信其他人、不敢說出內心的感受,甚至隔離自己的感受[3],那麼你的緊抓不放,將會造成他的不斷退縮。他透過不斷地討好、來換的暫時的喘息,對他來說是一種負增強(他拿走他不想要的,也就是他不接你電話就不會覺得煩、不讓你靠近,就不會覺得恐懼)。

另一方面,正當你覺得心灰意冷、乾脆放生他的時候,他可能又因為罪惡感,回來聯絡你、或回覆一下你的訊息,於是你就獲得了他的正增強(他給你你想要的,也就是回覆你訊息)[4]。

不過,這樣的增強行為並不是每次都會發生,有時候他會聯絡你,有時候他不會聯絡你,有時候他有辦法逃跑,有時候他會被你抓到,所以上面的增強循環就變成是「不定時、不定次數的增強」[5](變動比率增強,Variable ratio schedule reinforcement)——這是最能夠維持行為的一種增強,因為你們分別在不同的時間點,可能獲得快樂或是放鬆(也可能沒有得到,就像是刮刮樂一樣),所以你們就會不斷重複這樣的行為,來獲得「可能會出現的快樂,或者是忽然間的鬆一口氣」

這就是為什麼你們會循環這個劇本的原因。

(圖片引用自阿摩線上題庫

 

對「他根本沒有那麼在意你」的否認

當然,在幾次之後,你可能會懷疑,他根本沒有那麼愛你。可是,要接受這個答案實在是太痛苦了:

●所以你可能會上網搜尋答案,幫他貼上逃避依戀的標籤,來否認「他已經沒有那麼愛你」的事實。

●所以你轉向用別的方法、用別的思考,來希望扭轉這個局勢。最常用的方式可能是「可能是因為我不夠好吧」,用這個想法的好處是,你瞬間把不可控制的局面(他不愛我」轉換成你可以控制的局面(我只要透過某一種努力就可以變得夠好、他就可以愛我)。

不過,這只是一種「幻像」而已。無論你有做或是沒有做任何改變,他對你的態度都可能有些不同,也有可能維持原狀。不會因為你改變了什麼,兩人的互動就必然會達到後一種你想要的結果。當然,有時候你操作成功(例如換你不接他的電話,結果隔一陣子他打來),會找到那麼一點點「得逞感」,可是下次當你不管怎麼做他都無動於衷的時候,你又會開始失落,並渴望再下次的操作能夠帶來結果(於是增強的循環又開始了)。

 

活在「他可能還愛我」的幻想裡

長期演出上面這種劇本,還可能造成一種「後遺症」,就是活在「他可能還愛我」的幻想裡。只要透過不斷地努力、不斷地自我催眠「我還不夠好,不是他不愛我」,你就可以繼續幻想著、甚至拿過去你們兩個人曾經的好回憶,來填補內心無比的空虛。

於是,你可能開始懷疑:「會不會根本就不是我不夠好,而是他已經不愛我了?」;但這個念頭可能持續不久,你又會出現另外一個念頭:「我再做出一些改變,可能還有一絲絲的機會⋯⋯」於是你就開始活在「他愛我、他不愛我」的輪迴當中,與其說你放不下他,不如說你不想從「他其實已經沒有那麼愛你」的幻想當中醒過來。

活在幻想裡,你還可以繼續對他保持和給出愛,但如果戳破這個幻想,你連愛人的權利都沒有了。

 

沒有忙不忙,只有想不想。

事實上,上面那一段最後一句話是錯誤的。並不會因為從幻想裡面醒過來,你就失去了愛人的權利。你還是有能力,還是可以去愛別人、愛你身邊那些關心你的人。

「只有在他也想見你的時候,你們的見面,才有意義」——電視劇《想見你》

所以,下次你再陷入這種矛盾的時候,你可以跟自己說——他是不是「真的在忙」並不重要,但有一件事情是確定的:比起見你,他有更想要做的事情。而且比這些更重要的事情是——你喜歡這樣的關係嗎?如果不喜歡,為何繼續待在這個痛苦裡?

很多人都會跟你說,找一點生活重心給自己吧,不要把所有的目光都放在他身上。但我覺得要從一個很愛的人身上轉移重心,是多麼的不容易呀!

就像標題所說的,沒有愛不愛,只有想不想。如果你擔心他可能沒有那麼愛你了,不如問問自己:現在除了想他,我還想做什麼?

如果你無法不想他,就允許自己繼續想,然後一邊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吧!在遇見他之前,你也有過一些歡樂的聲樂和興趣,找回那些歲月跟興趣,或許你就會找回,那個不再患得患失的自己。

 

參考文獻與延伸閱讀

[1]王慶福. (2000). 當男孩愛上女孩: 人際依附風格類型搭配, 愛情關係與關係適應之研究. 中華輔導學報》(台北), (8), 177-201.

[2]Shaver, P. R., Schachner, D. A., & Mikulincer, M. (2005). Attachment style, excessive reassurance seeking, relationship processes, and depress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1(3), 343-359.

[3]Wei, M., Russell, D. W., Mallinckrodt, B., & Vogel, D. L. (2007). The 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 Scale (ECR)-short form: Reliability, validity, and factor structur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88(2), 187-204.

[4]Skinner, B. F. (2014). Contingencies of reinforcement: A theoretical analysis (Vol. 3). BF Skinner Foundation.

[5]Horsley, R. R., Osborne, M., Norman, C., & Wells, T. (2012). High-frequency gamblers show increased resistance to extinction following partial reinforcement.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229(2), 438-442.

 

海苔熊

 

立即關注姊妹淘粉絲團 ,讓你全方位了解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