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不是體重,而是體脂率

她身高161、體重60、BMI 23,為什麼還要減肥?代謝症候群與遺傳、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及肥胖關係最密切。

在我們知道該吃什麼比較不容易胖、多吃什麼才有高蛋白後,難道就不會產生脂肪了嗎?人體分解食物後吸收的能量,會以肝糖型式儲存在肝臟和肌肉的組織間,但由於空間有限,所以多餘的能量會轉換成脂肪,囤積在皮下和內臟周圍,而這種囤積是沒有上限的黑洞。沒有上限的累積非常恐怖,因為當體內脂肪超過一個量時(體脂率男性大於23%;女性大於27%,參閱第145頁),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是什麼傷害呢?就是代謝症候群!

嚴格來說,代謝症候群不算疾病,而是一種病前狀態,提醒你再不注意,下一步就會招喚高血壓、糖尿病、腦中風或心血管等疾病上身。當然,代謝症候群也包含已被診斷為高血壓或糖尿病,正在服藥治療的病人。

如果你符合下表中的三項,即可被判定為擁有代謝症候群。據統計,台灣每5到6人就有一人符合。而代謝症候群的人,死亡率為一般人的五倍以上。

 

只要符合下列五項當中三項,就屬於代謝症候群

□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

□空腹血糖濃度大於、等於100mg/dl ,或有服用降血糖藥物。

□ 收縮血壓大於、等於130mmHg,

或舒張血壓大於、等於85mmHg,或有服用降血壓藥物。

□ 空腹血中高密度膽固醇濃度過低

(男性小於40mg/dl;女性小於50mg/dl)。

□空腹血中三酸甘油脂濃度大於、等於150mg/dl。

 

至於代謝症候群的成因,目前認為和遺傳、高碳水化合物飲食及肥胖關係最密切,既然遺傳基因無法改變,只能想辦法改善生活形態和減肥。而改善方式,可從下面五點著手:

1. 瘦腰:脂肪儲存部位有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兩處,皮下脂肪會讓人看起來又肥又腫,但內臟脂肪才是真正傷害身體的兇手,從腰圍可看出內臟脂肪多寡。腰圍正確的良法為,吐氣結束時,拿圍尺以肚臍位置為準測量。健康的男性腰圍不超過90公分,女性則不能超過80公分。(如何瘦腰,可參考第5章)

2. 避免胰島素阻抗性:空腹血糖大於100mg/dl,代表胰島素阻抗性的出現。而肥胖正會促使它產生,且在血糖不穩定的情況下,也會發生嗜糖狀態,又更增加肥胖。如此惡性循環下,最後空腹血糖超過126 mg/dl,正式成為糖尿病。少吃高升糖指數食物,正是解決之道。

3. 維持正常血壓:若血壓大於130/85mmHg,則符合代謝症候群之一。大於140/90mmHg,則被診斷為高血壓。如何降地血壓,請參閱下一節。

4. 增加高密度膽固醇:膽固醇是一種體內脂肪,也是細胞膜上的重要物質,及許多荷爾蒙的主要成分。人體所需的膽固醇,2/3由肝臟合成,1/3則由食物取得,分為低密度和高密度兩類。低密度膽固醇會附著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硬化和發炎、高血壓、心肌梗塞、中風等疾病,因而被視為不好的膽固醇。相對的,高密度膽固醇,除了會將周邊的膽固醇一起帶回肝臟代謝掉,也可以抗氧化抗發炎、保護血管,被視為好的膽固醇

5. 減少體內的三酸甘油脂:三酸甘油脂也是體內的脂肪,主要由消化吸收食物後,多餘的熱量轉化而成。所以,若三酸甘油脂量偏高,絕對和熱量過度攝取有關。這些多餘的三酸甘油脂會沈積在血管壁,加速血管硬化發炎,並降低高密度膽固醇,減少它對血管的保護力,對心血管簡直是雙重傷害。此外,三酸甘油脂過高亦會增加胰臟炎的發生機率。